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科技:中国光学成像卫星与雷达卫星分辨率已达0.3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7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他的科研生涯,可以用“突破技术常规”“颠覆性创新”作为注脚38岁的雷斌,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主任,也是我国遥

他的科研生涯,可以用“突破技术常规”“颠覆性创新”作为注脚
38岁的雷斌,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主任,也是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技术领域杰出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在长期致力于国防科技事业的岁月中,靠着过硬的技术和突出的贡献,他多次获得国家、军队、中科院授予的一等奖项,还攻克了遥感卫星地面系统的“卡脖子”技术。
在我国第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地面系统研制过程中,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处理十分复杂,一度成为制约地面系统建设的核心瓶颈问题。当时主流设计思路是采用专用硬件,而雷斌却跳出了这一常规,采用“非对称”策略寻找突破口,在通用计算架构上下功夫,最终解决了机群节点间数据访问瓶颈制约并行处理效率提升的问题,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独立设计的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改变了我国从国外引进遥感卫星地面系统成套设备的历史。

如今的雷斌,不但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网格系统副总设计师,还担任了我国遥感卫星二十四号、小型敏捷光学成像卫星、0.3米光学成像卫星及0.3米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某出口卫星等5个型号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或地面系统的副总设计师。他带领下的科研团队,组织有力、作风扎实、协作高效,努力实施着“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以多年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为基础,雷斌敏锐意识到遥感大数据的精确处理与分析将成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领域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他带领研究团队预先布局,开展了融合多种对地观测手段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高精度定量化分析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在该方向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我国光学综合成像卫星工程应用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定量化遥感图像产品生产的精度,实现了目标与环境信息的精确反演,显著提升了卫星的应用效益,部分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获得了2014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