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南 » 正文

全球资讯:郑州“摩的”扎堆揽客 小小“摩的”考验管理智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0
核心提示:□本报评论员吕志雄中新网刊发一组照片,展示5月6日“摩的”占领郑州一立交桥桥下的情景。报道说,在郑州的一些商场和医院门口,

□本报评论员吕志雄

中新网刊发一组照片,展示5月6日“摩的”占领郑州一立交桥桥下的情景。报道说,在郑州的一些商场和医院门口,“摩的”扎堆揽客,“占领”公交站、商场和医院门口、十字路口,导致车辆通行不畅,不少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规范“摩的”运营,莫给城市“添堵”。

其实,“摩的”最大的危害还不是“添堵”,而是造成安全隐患。国家对电动车定有标准,比如设计最高时速应不大于20km/h、整车质量应不大于40kg等。大量“摩的”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明显超标。突破标准,就突破了安全的红线。有统计表明,郑州市有2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每天平均发生交通事故130余起,这中间肯定有“摩的”的“贡献”。

然而,就郑州市实际的交通情况来说,行动像风一样自由、安全像纸一样脆弱的“摩的”,还是整个城市交通有效的补充。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等公交迟迟不见来,打的打不到,面对拥挤的道路,算着办事的时间,这时候一旦有个“摩的”过来,吆喝一声,就会禁不住诱惑,不顾安全,跨上“摩的”。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城市道路建设正处于进行时,市民对“摩的”有需求,“摩的”自然有生存空间。

从安全考虑,“摩的”让人恨;从交通需要考虑,“摩的”真救急。爱亦难,恨亦难,在安全与出行方便的两难选择中,小小“摩的”,考验着城市管理者为民的责任心、治理的智慧。

对此,有些地方采取一禁了之的办法,像深圳禁摩限电,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说极大影响当地快递业,影响市民出行,仅是来自舆论的压力就让城市管理者承受不了:有人斥其懒政,公共管理低能;有人指责其不顾民生,只顾脸面。然而,如果对“摩的”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为一时的交通方便而付上安全甚至生命的代价,这不也是一种懒政吗?

有一种说法看起来很完美,拓展公交车覆盖面,增加出租车运力,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就能釜底抽薪,从需求上扼制“摩的”。但这听起来更像一个神话,对像郑州这样时见建筑工地的城市来说,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然,这也是一种好思路,治理“摩的”,功夫在“摩的”之外。

从大处着眼,城市每一次交通改造,都要充分评估其影响力,先行拿出交通预案,尽力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从管理方面说,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禁止超标“摩的”,处罚违章“摩的”,真正用交通规则约束住“摩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保证市民出行安全。从细处说,要灵活调度有限的交通资源,比如增加公交区间车。像郑州市因农业路改造,经三路与农业路交叉口就变成了一个“关口”,车都卡在那里。如果增加公交区间车,避开“关口”运行,出行会不会方便一些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看管理者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处理两难问题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