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起诉中国。图片来自法新社
南海仲裁案很可能在近日作出对中国不利的裁决,有声音认为此时应“果断出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中国到底应该怎么办?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最近开始密集的穿梭访问,驻外大使们忙着在海外报纸上撰写文章,中国的军舰在南海出动得也比以往频繁,因为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了:国际仲裁法庭裁决很可能对我们作出不利的裁决。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中国必输。”微信公号“牛弹琴”周末一篇推送被不少人转发。
上周五,外交部边海司司长欧阳玉靖主动召集中外记者说:“对中国施加压力,就跟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击越大。”(详情请见凤凰网全文实录答记者问:http://news.ifeng.com/a/20160506/48707363_0.shtml)
在微信文章中,“牛弹琴”认为“置之不理是下下策”,“加入论战最多也就是中策”,他认为“上策”应该是果断出击,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既然结果已那么确定,那就果断制造新的焦点。比如,在裁决作出前几天或当天,在黄岩岛开工造岛,或者径直宣布南海防控识别区,在国际上制造哗然舆论,转移注意力,这样裁决出来就没多少人注意了。”
对此,悉尼大学法学院教授凌兵告诉凤凰网(【严肃新闻】微信公号ID:Serious-News),这样的做法并不现实。“果断出击,动作太大,影响太坏,中央下不了这样的决心。何况,外交部刚对东盟说了,要严格执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以短期内不会有所作为。”
凌兵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美国密执安大学法学院,曾取得海牙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文凭,是近二十年唯一获得该文凭的中国人。他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为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创始人之一。
去年十二月,凌兵撰写文章《为什么中国拒绝南海仲裁有损中国的权益》,因发出与官方不同的声音,在网上热传,并引起不少争议。随后,一篇署名为“陆涛”的反驳文章《纸上谈兵维护不了中国的南海利益》也被大量转发。凌兵再撰写《南海仲裁案不接受不参与的几个问题》予以反驳。近日,因南海仲裁案宣判在即,凤凰网专访凌兵,再次谈及南海仲裁案的关键问题。
中国为什么会输?
“南海仲裁案中国选择不出庭,我个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凌兵说,在国际上看来,显得中国藐视公约的争端解决机制,严重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尽管中国辩称通过2006年的排除性声明表示不接受强制程序,但凌兵认为,根据海洋法公约,最终决定权在法庭,而不在当事国。
“中国作的保留,是公约298条允许的某几类争端。如中国出庭,此条款是主张法庭无管辖权的理据之一。条款如何解释,菲律宾提出的仲裁是否属于这几类保留,决定权在法庭。根据海洋法公约第288条第4款法庭拥有关于管辖权的管辖权(competence-competence)。若一方不出庭,法庭应确认其有管辖权,也要确认一方主张确有根据。本来管辖权问题上中国是有理据的,但现在拒不出庭的情况下,几乎败局已定。”
在凌兵看来,中国至少应该全力参与管辖权阶段的庭审,力争胜诉。他认为中国有足够的法律证据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能在管辖权阶段挫败菲律宾的诉求,等于一劳永逸,让其他邻国可以死了起诉中国的心,从而掌握南海局势的主动权。
而如今从头到尾“不接受、不参与”,一个比较麻烦的后果就是,如果越南、马来西亚等其他声索国也效仿菲律宾,逐一向中国提出起诉,中国在法律上麻烦就会源源不断,还能一直“不接受不参与”吗?会不会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上一直处于下风?
“如果参与管辖权阶段的庭审,赢面有多大?”对凤凰网的提问,凌兵坦承,赢面并不算很大。“法律上,没有100%能赢得的案件……任何一个司法程序,都是一个相互辩驳的互动过程,目的是说服法庭接受本方的立场。而如果不出庭,放弃了与法庭互动辩驳的机会,则必败无疑。”
“我个人和很多研究南海问题、研究海洋法、国际和国内的学者,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在管辖权问题上是可辩的。虽然不能说百分百能赢,但如果认真参与,胜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管辖权阶段是否出庭,是一个简单的概率比较。不出庭的话,有99%的可能败诉;出庭的话,一定有更大的可能实现胜诉或庭外和解。”
凌兵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立场文件中有很不错的法律论据,但这些论据被菲律宾方的律师驳倒,而我们没有出庭,所以没有办法对对方的反驳予以驳斥,这样非常可惜。
国际法庭的公正性有没有问题?
国内有声音认为,国际司法机构对中国存在偏见和敌意:“现在仲裁庭的仲裁员有四位欧洲籍,一位非洲籍,让他们来裁决这样一个亚洲的问题是有偏见的。”
“这些仲裁员都是知名的海洋法学者和法官,若认为他们对中国有敌意有偏见,需要拿出证据,”凌兵说。
另一位南海专家陆涛反驳凌兵的观点,认为虽然不能说这些仲裁员主观上对中国有敌意和偏见,但这些西方学者对南海问题的研究和认识,首先来自西方文献资料,其客观性难以保证。
对此,凌兵撰文表示:“中国宣布不接受不参与在前(2013年2月19日),现行仲裁庭成立在后(2013年6月21日),显然不能以事后事件解释先前决策。”
在专访中,凌兵告诉凤凰网:“如果中国参与仲裁,首先有权自己指派一名仲裁员,你可以指定一个中国人,也可以指定一个其他国家的人。剩下三个仲裁员由中菲两国通过协商来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就由海洋法庭长来确定。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你很有机会能够争取到一些可能对中国的立场更加了解、或者说对亚洲的情况更加清楚的,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找不同的人来参与这个仲裁。你不参与这个案件,也没有做任何工作去帮助法庭来做出正确裁决,然后等法庭做出裁决以后,你又指责他不公平,这样的做法在国际社会相当不明智,很没有说服力。”
可以退出海洋法公约吗?
一位中国士兵。图片来自新华社
另一种说法是,加入海洋法公约让中国非常被动,能否干脆退出呢?“我们不跟你们玩了,还不行吗?”
“退出海洋法公约的确是中国的选项之一,但这种心态,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将来索性就闭关锁国,放弃对外开放了?海洋法公约里的大多数原则都反映在习惯法里,有相当一部分的规则是中国可以利用的,比如海底开发制度,”凌兵说。
“中国政府从公约开始就参与起草工作,公约制订中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公约绝大部分内容也反映了习惯法和国际惯例。换句话说,一个国家不管你参加公约也罢,不参加公约也罢,绝大部分规则对你还是有约束力,即使退出公约,很多规则还是必须要遵守。就像美国没有参加公约,但它还是必须遵守公约里绝大部分规则。”
凌兵认为,退出公约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不受公约中关于争端强制解决的规定。“但长远来看,这跟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对外开放、积极介入国际法律体系发展这样一个趋势完全背道而驰。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参与国际司法的活动越来越多。比如中国在WTO已经打了很多案子,慢慢增加经验,越来越跟国际贸易的法律体系相结合。海洋法的情况当然跟贸易不完全一样,但这是当今国际发展的趋势,将来你要逃是逃不掉的。你能逃过一时,你未来的律师,一直没有练兵的机会,没有参与到国际争端解决法律体系的经验,长远来说没有好处。”
会判九段线无效吗?
如果法庭判九段线无效,中方应该作何反应?
“法庭在上一个裁决的时候,还没有确认它对九段线有没有管辖权。所以这个事情上有一定悬念。从理论上讲,法庭可以宣布它对九段线没有管辖权,或有管辖权,然后认定中国的主张合法或非法,或者对中国的主张采取一些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给明确答复,这些可能性目前来讲还都存在。”
但凌兵认为,考虑到中国压根就没有出庭,法庭完全是在菲律宾方律师团的论证下裁决,很有可能做出最终不利于中国的裁决。“虽然中国外交部不接受,但公约本身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就是说法庭有没有管辖权不是中国说了算,也不是菲律宾说了算,而且法庭说了算。如果法庭说它有管辖权然后做出裁决的话,不管你怎么说不接受也好,这个裁决是有法律约束力的,那么中国的九段线就等于带上了一个法律的紧箍咒。你可以想象西方的所有主流媒体,包括南海周边的声索国,美国、日本到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都会把这个裁决作为他们的一个理由,对于中国九段线的主张会形成巨大的法律和舆论压力。中国就会非常被动。等于将来如果谈到南海,谈到九段线,其他国家都可以拿这个裁决出来说事。”
凌兵建议,中国政府应先发制人:“如果中国政府要采取一些行动,应该是在裁决作出之前来做。如果裁决之后采取一些过激行动,人家会觉得你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所以接下来如何决策,对中国政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目前,中国政府希望能将菲律宾拉回到谈判桌,以双边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因为在南海地区,中国国力跟其他国家相比优势很大,周边国家无论在经济、军事各方面都不如中国,很多方面都要依赖于中国,因此通过双边谈判,中国有更大优势。
但凌兵认为,仲裁案结果出来后,菲律宾可能更不愿回到谈判桌。“它会觉得理直气壮,在法律上占据上风,这种情况双边谈判恐怕不会有什么很有意义的结果。”
“南海权益最终要靠武力捍卫,国际法和国际仲裁都没有用”,对民间非常流行的这种看法,凌兵也表示摇头:“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中国的海军与美国的海军在实力上不可同日而语。在我们的武力完全无法与美国相匹敌的情况下,如果还放弃了法律的武器,那我们的国家利益又如何能得到捍卫呢?”
凌兵建议,中国应重新评估九段线和南海战略。“中国崛起,南海作为我们的后院,控制南海局势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我们是不是一定要主张主权才能实现对南海的控制?加勒比海是美国的后院,美国在加勒比海上并没有画什么九段线,宣布海里面所有的岛礁都是它的。而是通过细致的地区政策,成功地控制了加勒比海大部分国家的政府,从而实现了海洋优势。我们在南海,是要跟东南亚邻国以邻为壑、四面树敌,还是要妥善使用综合国力,尤其是发挥国家的软实力,通过睦邻友好实现对南海的控制,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凤凰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