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中央高度聚焦民间投资腰斩式下跌 背后发生了什么
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腰斩式下跌
凤凰财经讯 继上周国务院会议强调要督查民间投资后,本周国务院会议再次聚焦投资审批问题。会议强调,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9日,李克强在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才能更好激发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同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开局首季问大势”中特别指出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问题。
种种迹象可见,中央对民间投资的重视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兴业宏观:民间投资下滑背后
来源:兴业宏观,作者:王涵
我们自4月26日政策周报《政策重心:从企稳向转型倾斜》以来持续提示,政府工作重心或正在往促转型转向。“权威人士”署名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重申了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主线,验证了我们的观点,也引发了近日市场预期的修正。
与前两次“权威人士”署名文章相比,“分化”、“杠杆”和“通胀”等重要关键词的重要性出现上升。我们从“分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和非民间投资分化的原委:
1)民间与非民间投资在第二产业分化不大,供给侧改革影响较小。
2)分化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公共型行业,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或是分化主因。
3)地区投资分化加剧,民间和政府投资分工更为明确。
资料图
外占下降,民间投资占比持续减少
资料图
《开局》一文特别提到了民间投资和社会总投资增速之间的分化。事实上,民间投资和非民间投资增速的分化始于2011年,反应了外需下降、外汇占款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主动投资的意愿减弱,政府的对冲性投资占比上升。在民间与非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分化的情况下,由于公布的数据是累计同比,年初读数的下降自然会最为明显(比如2015年和2016年都出现明显的年初分化)。
供给侧改革对民间投资分化影响较小
资料图
从三大产业的划分来看,民间和非民间投资的分化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分化不大。在第二产业之中,采矿、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下降较快,而在这些下降较快的行业中,民间投资与非民间投资同时快速下降,民间投资占比反而上升,国有投资并未涌向这些过剩行业,产能出清并非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
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或是分化主因
资料图
在第三产业中,民间投资占比下降最快的是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行业,比如水电供应、公共管理、水利建设等,这一部分投资本来应该大部分由政府承接,但可能可以通过BT、BOT(建设-移交)等模式移交给民间企业建设,在建设完成后政府通过经营收益权等形式进行补偿。近期民间投资占比的下降反应了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回报较高能吸引民间资本的项目日益减少,此前BT、BOT(建设-移交)模式下民企投资的基建项目的逐渐完成,基建资金来源的重心不断往政府倾斜。如果未来PPP模式推进偏慢,基建项目投资可能受到政府预算的制约。
地区投资分化加剧,民间和政府分工更为明确
资料图
分地区来看,民间投资增速:东部>中部>西部;而总投资增速则是:西部>中部>东部,反应了民间投资更关注市场效率,集中在效益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而政府投资的对冲作用日益明显,基建潜力更大的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倾斜。民间投资和非民间投资的分工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