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报:关于你的工资,有一个坏消息!
今天(5月17日),一个关系到绝大多数人“钱袋子”的消息,被媒体披露了:
据报道,根据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人社部决定在一段时间内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时间,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所谓“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其后,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也都采用了这种做法。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依据是2003年1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过的《最低工资规定》。依据这个规定: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在实践的过程中,近年来绝大多数省份和城市几乎每年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上,首次在党的报告里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什么国家突然决定放慢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速度?原因很简单:企业扛不住了。
下面这幅图显示的是,最近几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情况。可以看出来,从去年12月以后,民间投资增速显著下滑。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民营企业赚钱越来越难,投资兴趣在下降。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去年拿下了一个国际级知名餐饮连锁企业的加盟权。刚开始的时候,他兴奋异常,以为敲开了财富之门。但当进入选店阶段后,他感到非常震惊:原来在表面光鲜的后背,隐藏着这么多无奈。
迟疑再三,他决定放弃。他解释说,一是租金,二是员工工资,这些成本的刚性上涨让他算不出未来在哪里。
事实上,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标准不是越高越好,标准太高,表面上有利于工薪阶层,但却可能制约了投资,甚至带来裁员。所以,在中国内地实施最低工资标准7年之后,香港2011年才推出了时薪制的最低工资标准。在推出最低工资标准之前,围绕着要不要这个标准,香港劳资双方争论了很多年。目前,香港的最新的标准是:时薪32.5港元。
目前在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中下阶层生活质量等问题上,中国存在以下悖论:一方面,过去几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很快,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普通职工仍然感到收入上涨太慢,生活压力不减反增。
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中国各地平均最低工资增幅分别为22.1%、20.1%、17%、14.1%、14.9%。应该说,这个涨幅放在全世界看,也算是非常快的。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外企还民企的老板,都有点扛不住。大量制造业企业开始外迁,最近就有报道称:富士康正在印度投资100亿美元建设超级工厂,可以容纳100万以上的工人工作。
这意味着,仅仅富士康在印度的一个项目,就可以让中国内地失去100万个就业岗位!
为什么会有这一悖论?原因很简单:
人民币近年来不断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过去这些年,广义货币M2增速一般保持在GDP增速两倍左右,也就是说人民币购买力每年贬值7%左右。但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上一直在升值的大周期里。
对内贬值,意味着通胀抵消了员工工资的上升;对外升值,意味着中国制造里人工成本在美元计价下不断上升。所以,最终打工的不满意,当老板的也不满意。
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要么把央行印钞速度降下来,要么把汇率降下来。最近高层提出不搞强刺激,不加杠杆,并把M2增速从13.4%降低到12.8%,这些措施都是正确的。但即便如此,印炒速度(M2同比增速)仍然比财富增长速度(GDP增速)快6.1个百分点。
而让“印炒速度”可以降下来的途径只有一个:改革。因为改革可以激活全社会的创造力,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到那时,中国可以不用超发货币的办法稳增长了。
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