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外媒 » 正文

全球报道:周农建 台湾政权轮替与两岸关系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8  来源:联合早报
核心提示:5月20日,台湾新任元首蔡英文完成宣誓就职典礼,民进党再次执政台湾,马英九退出历史舞台。两岸关系随着台湾的政权轮替而进入一个

5月20日,台湾新任元首蔡英文完成宣誓就职典礼,民进党再次执政台湾,马英九退出历史舞台。两岸关系随着台湾的政权轮替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台湾从1996年第一次直选执政当局,到今天已经20年,政权轮替已成台湾的政治常态。面对这种政治常态和本次民进党的再次执政,大陆须要反省几十年来对台路线的得失。

多年前,笔者曾指出,胡温对台路线的付出,不会收获其意想的结果,近年来台湾政局和民意变迁的走向,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通观蔡英文就职典礼的构思和安排,其核心内涵体现了民进党的政治理念和当下台湾的主流意识。这就是一个以2300万台湾人为国人,以台湾为家国的台湾意识。

台湾蓝绿对立的因素在消减,当年大陆籍人士的后代中的年轻一代,已是第三代、第四代。他们的家国认同与其他年轻人无异。岛内民意调查和太阳花运动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蔡英文就职典礼中,文艺表演、主持人解说和蔡英文的演讲,都试图表达一种岛内族群和解和融合,认同台湾为家国的理念。

台湾作为一个整体, 尽管有内部政治纷争,其主流意识日益趋近民进党的本土意识,中国意识随着老一代中国人的消亡殆尽和世代更替而正在快速消失。从陈水扁执政,到马英九,再到蔡英文,这种去中国化的本土化大势没有改变,马英九的执政,只不过是稍微延滞了这一过程和柔化了外界的感受而已。

二十多年来,两岸交流的发展,消减了两岸敌对意识,增进了海峡和平。而另一方面,随着台湾政治体制的转型和世代更替,台湾人的国家认同,也逐渐去中国化,两岸统一之路更显艰难。

台湾问题与当年的东西德和今日的南北韩不同。两德、两韩虽相互对立,但均自认民族正统,追求国家统一。而台湾因历史遭遇和体量不对等,加上孤悬海外,原本就无中原心态,其中国意识随着第一代大陆人的逝去而日渐消失。不要说民进党人只认同台湾,就是今日的国民党人,也早已失去了其父辈祖父辈的经略中原的雄心,而只求守岛自保了。只是因为大陆强势和划定了一中底线,为了台海和平,国民党人比民进党人更策略一点而已。倘若不是因为面对大陆的压力和动武底线,在寻求独立的急切性上,今日国民党人也许不会输给民进党人。

就长远而言,即便台湾没有民进党,而是如大陆所希望的,由国民党一直执政,台湾的去中国化的大势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当年郑成功身在台湾,胸怀中国,立志反清,到了其儿子一 代,却只求偏安一隅,自立为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只是老一代的梦想而已。而这种梦想随着老一代的逝去而随风飘散。即便是在位时的马英九,无论其内心有无中国意识, 是否认同其先父骨灰坛上的“化独渐统”的遗嘱,他在台湾也只能一再表白,自己是台湾人,以迎合岛内民意。

多年前,马英九曾说,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分歧再大,也没有与大陆的分歧大。这原本是说出了一个实情,反映了国民党人在家国认同上的变迁。偏有大陆人不信,总以为台湾的国民党与大陆的感情更近,试图颠覆“疏不间亲”的古训。以为可以通过实行“寄希望于国民党”的路线,一打一拉,不计工本,左右台湾的政治发展方向。

在今日,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大陆需要有一个长远的、通盘的考量,不要试图去颠覆常识。那种“看人下菜碟”的短期行为,将希望寄托在某个人或某个党派身上,其结果是导致昨日为“统战”而付出的东西,因台湾政党轮替,转手就成了推进“台独”的资源和拒统的筹码。

退一步说,纵使你能颠覆台湾的政权轮替的政治常态,台湾真如你所愿,由国民党长期执政,难道就能避免国民党随世代更替的本土化?就能避免当年郑成功父子其志各异的历史故事重演?

对台湾的认识,应避免一厢情愿。像那种内部宣传纪律,但凡媒体言及台湾,必须加“中国”二字,但有春节晚会和大型演出,必须有台湾艺人出场,歌唱中国,言称“内地” ,除了自我忽悠,对台湾并无丝毫作用。又如,像那种 “寄希望于台湾年轻一代”的专家建言,被后来台湾青年的太阳花运动证明完全是南辕北辙。

台湾“九合一选举”和大选结果出来后,仍有大陆专家认为,北京多年的惠台政策之所以没有能扭转台湾民意的走向,是因为惠台的好处只是有利了大财团,而没有惠及底层民众,所以要更进一步——“深耕基层”。这无疑又是一个想当然。一种外来的施惠让利,总是会有助于改善内部经济状况,直接间接地,或多或少地惠及社会各阶层,纵有分配不均,你作为一个外部因素,又如何可能去改变和颠覆其内部的分配体制?退一步说,纵使你能做到在台湾按人头发钱,难道就能因此而扭转岛内的长期趋势?

面对台湾的政治体制、世代更替和政治民心大势,大陆应当全盘反思其对台政策。北京应当将台湾看作一个整体,不被其内部党派纷争所左右,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超越台湾内部党派纷争和不随其内部政治变化起舞的长期对台思维和方略。

作者是中国旅美学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