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淘宝刷单 ”正在葬送互联网信用

   2016-05-30 凤凰网59450
核心提示:“刷单”并不是新鲜事物,记者的调查戳痛的是,原来这些潜规则真的没人认真处理,原来这么多大公司只是闷声赚钱和随波逐流。新京

“刷单”并不是新鲜事物,记者的调查戳痛的是,原来这些潜规则真的没人认真处理,原来这么多大公司只是闷声赚钱和随波逐流。

新京报记者近日起底“刷单工厂”,调查发现在一些网购平台,最近几年形成了大量刷单军团,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上万人。无数网店的好评和高销量都控制在“刷单工厂”手里。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店家通过快递公司办理“空包刷单”提高店铺信誉的做法,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四通一达”五家民营快递公司都牵涉其中。

自本世纪初开始,电商在我国突飞猛进,占社会零售总额比例持续上升。这一历史进程成就了一些电商惊人的市值,还创造了“双11”这一新兴节日。这两年,“互联网+”还被普遍视为拯救传统产业的高科技良药。然而泛滥的刷单现象提醒我们,对“新经济”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繁荣,还要探究其背后的运行机理。

电商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大的繁荣,有“后发优势”的原因,即中国的传统商业太不成熟。便宜便捷并不是电商的唯一竞争优势,信誉评价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商场里的东西你看不出销量,也看不到“用户评价”,商场要想在受众心中建立起信誉,不得不熬很长的时间。而电商用技术一夜之间解决了这个本需要几十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几大电商平台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社会建立了开放、透明、可追溯的交易环境。记得京东初起时,中关村的骗子还满坑满谷。没过多少年,中关村的电子卖场已冷清得可怜。人们之所以选择电商,是因为电商的品质看得见。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只不过人们后来发现,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销量、好评看起来都是由无感情的计算机如实记录的,但计算机背后是善于钻空子的人。信誉可以是花钱刷出来的,包裹可以是空的,刷单的卖家不是雷锋,每一撮羊毛都来自羊身上。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只会抬高商品售价或降低商品品质。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中国好不容易形成的商业信誉机制面临崩塌风险。“刷单”并不是新鲜事物,几乎每一个做淘宝的人都懂得其中奥妙。新京报记者的调查揭示出的新鲜事不过是,原来这些潜规则真的没人认真处理,原来这么多大公司只是闷声赚钱和随波逐流。

试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消费者打开某猫或某宝,看到销量高、好评多的商品第一时间是怀疑,如果人们网购只敢相信朋友推荐的店铺,那么有关平台的官方推荐机制就形同虚设了。而中国的商业环境也相当于退回到了总要提防小贩缺斤短两的原始阶段。这并非杞人忧天,现在已经有一些危险的迹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