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资讯:郭良平 新形势下的党建需要革命性的思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2  来源:联合早报
核心提示:中国聚焦党的建设(“党建”)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不懈的努力。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中共引以为骄的“三大

中国聚焦

党的建设(“党建”)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不懈的努力。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中共引以为骄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共是依照苏共模式建立起来的列宁式政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从一诞生就是一个庞大的权威体系的一部分,习惯了靠严密的纪律和指令的运作方式。这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形势下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从成立以来,中共根据其中心任务不断调整党员成分。例如为了适应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毛泽东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党建的“伟大工程”,大大扩大了党员征收的范围;党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的封建地主和士绅阶层开放。建国以后,1950年代大规模经济建设,促使中共吸收了大批知识分子入党。之后毛泽东重新以阶级斗争为纲推行“继续革命”,党建又回归阶级路线。文革中招收了一大批文盲、半文盲的工农兵党员。邓小平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截至2014年底,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3775.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3%;工农党员的比例下降到37.9%。

然而党在社会身份上的开放,并没有导致组织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开放。从邓小平的“党要抓党”到江泽民的“三讲”和胡锦涛的“保先”运动,再到习近平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从未偏离传统的轨道。尤其是习近平时代,党建是他施政的重中之重。除了反腐和增强“党性”外,习比前任更强调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信仰,认为苏共垮掉是因为党员都不再信共产主义了。作为红二代,苏共的遭遇是习近平的心中之痛。

但是,在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共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传统的党建模式是否适应新的国情?

中共的组织路线延续了战争时期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目前的这一套组织体系有鲜明的军事色彩。在长达20多年的战争年代实际上是一个军队党,中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党员都是军人,党的最高领袖都是军事首脑。所谓的“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内容。贯通上下的党组织,军事主管加政治委员的制度,保证了团结一致和军令政令的畅通无阻,也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碰到硬仗和恶仗时,党员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是中共军队作战勇猛的一个重要因素。

1949年建国以后,这种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很容易地被移植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来了。经过三年的恢复期后,中共从1953年起实行了对工商业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以苏联为蓝本的计划经济体系;1958年又迅速实现了农村的人民公社化。整个国民经济都纳入了一个庞大的指令体系之下,而控制这个体系的就是党组织。计划经济和军队一样,也是一个以指令为中心的体系,战争时期军队党建的那一套很适用,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这样,1949年前后加起来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有60年运作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和强大的习惯势力,而且有一整套党建理论和思想体系支撑。因而在改革开放的全新形势下,几乎想都没有想就把传统的党建模式继承下来了。凭着惯性,党员的数量从改革开始时的3000多万跃升到现在的几乎9000万,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到近450万。现在中共党员中的百分之八十是改革开放以后入的党。

但是,计划经济已不复存在,农村人民公社也解体了。依靠党组织的单位人,变成了受市场力量驱使的社会人,而且全球化大大地扩展了他们追求利益的空间。至少有三点把现今和计划经济时代区别开来:一、市场经济不是一个指令系统;二、创造、创业、创新——而不是执行计划指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三、党组织已经不能垄断社会的资源和机会了。

这就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为执行指令服务的传统党建方式是否合适于市场经济?全面覆盖的党组织对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起的是促进还是阻碍作用?那些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党员和1949年前的,文革前的和文革中的党员有什么不同?市场关系和阶级关系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有何影响?

社会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党员成分的多元化。中共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对许多人来说,党员身份仅仅是他们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第五身份。他们的职业,工作理所当然是他们的第一身份;家庭,亲戚朋友,宗教或其他组织很可能是他们的第二、第三身份,如此等等。当共产党不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掌控着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工作机会和社会流动的渠道;当党员们可以不依靠党而自谋生路、自创事业,可以在党外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追逐完全不在党掌控下的机会时,入党的动机还会同以前一样吗?说现在大多数党员和党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和其他市场关系没有太大区别;这样的假定似乎也合情合理。

然而现有的党建模式仍力图复旧,还想让党员像过去那样信仰共产主义,对党忠诚,服从指挥,遵守纪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行为道德上为人楷模;还想让党组织像过去那样有战斗力。从现实状况来看,“从严治党”,克己复礼——恢复列宁党和毛泽东时代的传统——不过是一厢情愿。相反,中共当局会发现,它不得不用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机会,来换取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忠诚和效力;而为了获取这些资源和机会,党组织就不得不侵掠市场和社会,造成寻租和腐败,最终威胁到政权的合法性。

因此,新形势下的党建需要革命性的思维,而不能一味地怀旧、复旧。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