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全球资讯:北约已把俄罗斯逼到墙角 俄不甘示弱强硬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6月5日,针对美国频繁在波罗的海军事演习,俄罗斯RT电视台英文网站刊文称,“北约不断敲门,俄罗斯也该去美国的后院展示下姿态。

6月5日,针对美国频繁在波罗的海军事演习,俄罗斯RT电视台英文网站刊文称,“北约不断敲门,俄罗斯也该去美国的后院展示下姿态。”据《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俄罗斯威胁”和移民危机的背景下,2016年将是多年来欧洲盟友防务开支首次增长的一年,波罗的海国家的变化最为明显。近日,北约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军事对抗态势,大有“新冷战”的苗头。

掰腕子秀肌肉

近日,北约步步紧逼的咄咄势头引人瞩目。6月3日,来自美国、英国等18个北约国家及其伙伴国的4500军人在波罗的海南部地区举行“BALTOPS-2016”演习,并邀请传统中立国家瑞典和芬兰参加。5月27日,美军通过“龙骑之旅”和“军刀出击2016”军事演习在欧盟多国和波罗的海地区频频挑衅。此外,美国在罗马尼亚部署的反导系统正式启动,美国部署在波兰的反导系统基础建设正式开工,北约和黑山签署了黑山加入北约的协定,一系列动作让俄罗斯大为恼火。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地强硬反制。据俄新社4日报道,俄副外长梅什科夫表示,北约所有这些演习都将是一个严重不稳定的因素,其主要目的是继续造成俄边境地区局势紧张。俄罗斯《独立报》刊文称,为应对反导系统,俄已在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交界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俄国防部还将在年底前新建3个师对抗北约东扩。

“乌克兰危机之后,北约与俄罗斯在安全互信上遭受重创,双方在军事对峙趋向于固化。这种以强硬对强硬、向对方的边界增加军事力量的态势,对欧洲安全造成长期性损失,短期内难以恢复。”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陈宇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新冷战”缘何起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彻底破裂,让北约重新找到了方向感和存在感。“俄欧关系和缓时北约组织松散,乌克兰危机激发了北约凝聚力。”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储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北约对俄罗斯的对抗态势也和其内部成分变化有关。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等传统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情结并不严重,但是大量新欧洲国家加入北约后,受制于地缘压力和历史恩怨,这些国家表现出对俄罗斯更深的敌意。”

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利用俄罗斯来牵制欧洲,让美国在欧洲事务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储殷表示,“随着欧盟扩大,欧洲对美国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美国要求北约国家增加防务经费比例,本质上是鼓励其对抗俄罗斯。当欧洲面临外部安全威胁越大时,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就越严重。”

据《金融时报》报道,拉脱维亚的军费预算将增加近60%,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分别将增加35%和9%。东欧主要军事力量波兰的军费开支将增长9%,英国也将采取同样举措。此前,北约各国承诺将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提高至2%。

军事互疑使得俄罗斯与北约的对抗越陷越深,已成定局。俄罗斯《消息报》4日报道称,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科拉索夫表示,北约近日在欧洲不断增强军事活动,使得俄罗斯将不得不调整军队发展计划,并增加军演数量,以对抗北约的威胁。陈宇认为,“军事互信遭受的重创将导致双方通过加强军力部署增加自身安全,进一步加深安全互疑。同时,军事力量一旦部署之后,要撤离部署将十分困难。”

最后,俄罗斯也需要军事对抗巩固政权合法性基础。石油价格低迷的国际背景下,普京通过高福利换取政权合法性的模式难以为继。储殷认为,近年来,普京越发将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重拾大国梦想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增强了俄罗斯的对抗性。

边握手边较劲

回顾上半年俄罗斯的频频举动,不难看出,俄罗斯有意向欧洲释放积极的信号。普京首次访问希腊、俄罗斯从叙利亚战场撤军、中断了两年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在4月份重新召开等,都反映了俄寻求关系缓和的意图。

对于北约面临俄罗斯“威胁”的说法,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回应到,“俄罗斯一如既往地主张互利合作,同时兼顾所有伙伴的利益。俄罗斯主张共同调节冲突局势。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不会忽视任何对其国家利益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的行动。”

如何看待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强硬对抗与外交上的积极姿态?陈宇认为,“政治和经济的缓和空间相对于军事安全更大,俄罗斯与北约的军事对峙使得欧洲安全的鸿沟越来越固化,并不是双方一朝一夕通过积极的姿态可以缓和的。”

斗而不破成常态。北约副秘书长亚历山大·弗什博说,北约会继续保持同俄罗斯的对话,“但已经不可能恢复到从前那样的关系……除非俄罗斯能够重新表现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行为准则。”储殷分析,“俄罗斯与北约的军备扩张将继续下去。北约的存在以对抗俄罗斯作为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承担不起与俄罗斯进行直接大规模的“硬碰硬”的代价,这样一种挤压、遏制局势将长时间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