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从大阅兵看火箭军成长 核导弹部队阵容强大
用实力维护国家尊严
——从4次大阅兵看中国火箭军成长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
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5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带你通过4次大阅兵,感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辉煌成果,了解火箭军发展脉络和历史进程。
从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到2015年的胜利日大阅兵,新中国成立之后举行的15次大阅兵中,先后出现过4次战略导弹部队的身影,每次都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
1984年大阅兵:首次亮相“惊艳”世界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组建之日起,就被称为共和国的“和平利剑”,是党中央直接掌握的战略力量。特殊的使命任务,使其历来被视为国家的核心机密,一直被蒙上神秘的面纱,鲜有在公开场合出现。
1984年的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首次公开受阅。受阅导弹方队一出现,就把阅兵庆典推向了高潮。
9辆大型牵引车分成3排,载着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制造的东风系列导弹,驶向长安街。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雄姿威武,弹顶为鲜红色,弹体为乳白色,尾部中段涂有国防绿,引来观礼群众的热烈欢呼。
当时的受阅导弹方阵,虽然只有1个地地战略导弹方队,展现的却是胜利之师风采——1966年7月1日,新中国为应对核威慑、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老一辈革命家英明决策,组建成立了第二炮兵。
这9枚受阅导弹,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深深重托和殷切关怀,浸染着前赴后继的“两弹一星”前辈先烈的心血和汗水,也浓缩着这支刚跨入解放军序列“新军”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