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澳门路660弄违法搭建五花八门 历史建筑岂容侵蚀
居民老孙近日向解放热线·夏令行动反映,普陀区澳门路660弄内至少有30幢老式花园洋房,早已面目全非。不少违法搭建居然把挂有“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且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一大片近代日式集合住宅“包围”了起来。“优秀历史建筑在普陀区并不多见,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加以保护。”
优秀历史建筑身藏高楼“盆地”
苏州河一路蜿蜒,流经普陀长寿地区接连拐过几道弯,身姿婀娜似夏日里盛开的莲花。在“莲花花萼”下方,身处四周高楼大厦“盆地”内,便是澳门路660弄所在。
7月4日,记者走进弄内。前行70米左右,一堵灰墙掩映着一块市政府于2005年10月挂牌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上面显示:弄内1—15号、17—25号、27—37号、41—51号、229—239号、251—261号、267—277号、290—301号、307—317号、381—391号、397—407号,建筑为典型的和洋折衷日本近代集合式住宅,约1920年代建造。记者在市文物局官网“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也查询到了澳门路660弄住宅。可谓是享受“双重保护”的建筑群。
穿过几只躺在地上半人多高的垃圾桶,记者来到小区中部日式住宅集中区。正面看,一幢幢2层楼高的日式洋房错落有致,虽经近百年风雨,依然素淡精巧。抬头看,是挑出式门廊、凹进式门楣,踏步门厅是高出地面近30厘米的整木地板。
有居民介绍,这里系五卅运动英雄顾正红烈士曾工作的日资内外棉株式会社一名日侨高管的住房,楼上室内还有壁炉、煤气等当时最先进的生活设施。
违法搭建让历史建筑面目全非
不过当记者转到洋房背后时,却发现了另外一番景象:洋房内外、院落绿地,几乎被各类违法搭建“侵蚀”。
根据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优秀历史建筑的主要外立面不得改变。在273号,记者看到不仅2楼搭有晒台,晒台上还另建了一间铝合金阳光房,正泛着刺眼的白光。还有的外墙上涂抹艳绿色涂料,与建筑整体色彩很不协调。
至于违法搭建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233号是用建筑工地毛竹片、破门板、破木条、彩钢板等圈成的。253号则是用毛竹片插在烂泥墙上,以遮挡风雨。“别出心裁”的235号硬是从一棵大树边掏挖出5、6平方米空间,“树洞”口还胡乱缠绕着各色电线。躲开“洞”口一条大狗,记者看见里面至少住了3人。
据居民讲,由于交通等便利,当地违法建筑一房难求。租客多为附近菜场的外来人员,有的就在违法建筑内经营。记者看到,391号西侧围墙边搭建了不少违法建筑,一边的公共走道上堆满了水果纸箱、塑料周转箱等杂物。附近另搭的一间无门牌的屋子边,一辆牌照为“赣F”的小货车正在装卸食品。几名外来人员在挑拣、加工虾皮等海产品。居民反映,一到晚上,这里加工“食品”很热闹。
是“72家房客”在破坏性使用
澳门路社区居委会干部告诉记者,附着在优秀历史建筑上的违法建筑绝大部分是居民自己所搭。一方面优秀历史建筑遭违法搭建损害,另一方面折射出部分居民生活配套设施严重缺乏。记者走进200多号一户居民家中,头上有老鼠乱窜,脚下是被白蚁蛀空的地板烂木头,以致冰箱只能斜置。主人并不避讳自己违搭,她说,全家4口人挤在14平方米的空间内,灶台是2家合用,1个多平方米的卫生间是3家合用。长寿路街道今年上半年就澳门路660弄优秀历史建筑曾开展维修征询意见,由于有居民要求必须认可违法建筑并纳入相关面积,导致维修工程由此延宕。
中山物业有限公司和长寿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拆迁的同志表示,澳门路660弄内优秀历史建筑总面积9915平方米,151户居民中违法搭建户有42家,涉及点位134处,面积1122平方米。
根据本市《文物保护条例》,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要求书面告知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人、使用人、相关的物业管理单位,明确其保护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可无论是中山物业、居委会,还是大多数居民,表示并不清楚上述规定。而早在2004年9月,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也明确,区县有关部门要根据建筑保护工作的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长寿路街道表示,将于今年底前拆除小区内所有经营性违法建筑,下一步再整治自住性违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