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资讯:怎样用耳朵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救助站里的“听风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06
核心提示:过去的10天中,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左伟接连遇到了两名特殊的受助对象。两人都是出来打工与家人走失的,令人为难的是,他

过去的10天中,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左伟接连遇到了两名特殊的受助对象。两人都是出来打工与家人走失的,令人为难的是,他们一个有精神障碍,另一个有智力障碍。

难以沟通,他们的回家路到底在何方?

听方言,找翻译

回家的路在口音里

61岁的老胡是6月24日进的救助站。进站后,他要么什么都说不知道,要么前言不搭后语地胡说一通,一口土话,没人听得懂。

工作人员帮老胡洗了澡,换了衣服,梳理了头发,老胡终于干干净净地坐了下来,人也放松了。

“即使他们有精神或智力方面的障碍,有一点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都愿意相信,对他们好的就是好人,可以说心里话。”左伟说。

和老胡的交谈中,左伟依稀听出,老胡似有江西抚州口音。正好,左伟有位老战友是江西抚州人,于是,他拨通了战友的电话。

战友听完老胡讲话,认为老胡所说似乎是自己老家隔壁镇的方言。左伟根据战友的提示,联系了当地政府,果然确定了老胡所在的村,成功联系上了老胡的两个哥哥。

原来,老胡去年跟着大侄子在福建泉州打工,去年4月从工地上走失。老胡年轻时精神正常,有幸福的家庭和一双可爱的儿女。可是,儿子7岁时夭折,老胡受到重大打击,精神便出现了异常。

“去年冬天那么冷,我们都以为他会冻死。”得知父亲健在,老胡的女儿连夜赶到上海和伯父们汇合后,转道杭州,将老胡接走了,留下了一面致谢的锦旗。

抠字眼,查地名

回家的路在短句里

20岁的阿伟是6月29日进的救助站,刚进站时,他身上就像被泥石流冲刷过一样,连鼻子、耳朵里都是沙子。

更难办的是,阿伟眼神空洞,智力发育明显迟缓,几乎是半个哑巴,基本无法与之交流。

刚进入新环境,阿伟表现得相当抵触,不肯安检,也不肯拍照。工作人员从他身上翻出叠得整整齐齐的三四十元钱,他便盯着钱看。左伟用小塑料袋把钱包好,还到阿伟手里。之后,阿伟被带去洗澡,这个塑料袋都不曾离身。

洗完澡,阿伟似乎感到一份善意,情绪不再焦躁。左伟递上纸笔,示意阿伟写字或画画,但阿伟摆摆手,不会。

交谈中,阿伟时而蹦出几个字,时而讲半句话,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左伟虽然大致判断出阿伟是贵州人,但贵州那么大,阿伟究竟来自哪里?

在一句含糊的话中,左伟突然听出了“龙井”二字。一查,果然,贵州遵义就有一个龙井乡。

联系上龙井乡政府,对方工作人员听完阿伟的口音后,觉得他可能是当地十字坪人。救助站随后将阿伟的照片发送过去,经证实,阿伟确实是当地人。

阿伟天生智力发育迟缓,两个多月前,他和小外公来到下沙某工地打工,做点简单的活,自食其力。没想到,阿伟在一次去小卖部买东西时走失,一路从下沙流落到了滨江。

小外公接到救助站的消息,十分激动:“太谢谢你们了,要给多少钱?我马上来接人。”

“我们这里是救助站,不要钱的。”

根据杭州市民政局统计,2015年全市共救助了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2419次,其中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员有980人次。因身体原因,他们很难说清楚自己的信息,所以这部分人员的家往往是最难找的。

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靠着丰富经验,有时仅凭一个无意识的词、几句话的口音,甚至体貌特征,就能将对方的家乡定位得八九不离十。去年救助的12419人次流浪乞讨人员中,现仅剩8人未找到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