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牧区长大,能把带有我们蒙古族文化印记的蒙古包带到这么多国家,我很高兴,也很自豪。”33岁的李猷良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
李猷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蒙古族小伙儿,也是正蓝旗牧都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刚刚完成一笔韩国订单后,他又要迎来一个西班牙的考察团。
进入7月后,水丰草美的内蒙古大草原迎来大量游客,对于很多游客而言,在欣赏草原美景、品尝特色美食的同时,能在牧民家的蒙古包休闲小憩也是一种特别的经历。于是,7月也成了李猷良最为忙碌的时期。
蒙古包(Mongolianyurts)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自匈奴时代起就已经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12年前,结束打工生涯的李猷良回乡创业,制作蒙古包是他的首选方向。
“我是蒙古族,喜欢做传承蒙古族文化的事情。”李猷良靠一间十多平米的小作坊和四五名工人起家,逐渐在业界闯出了名气。第一年年产蒙古包不足20顶,第二年接到“人生第一笔”国外订单,第三年,他的蒙古包便被安扎在了南极冰川上。
李猷良告诉记者,那是2006年的一天,突然有个德国客户找来,要求订购一顶加厚的蒙古包,但李猷良并未询问这顶蒙古包的具体用途。很久之后,这位客户突然将一组图片信息反馈回来,李猷良才被告知他的蒙古包去到了地球的最南端。
说起这件事来,李猷良显得颇为兴奋。“当时感觉特别惊喜,民族用品能被用到南极,是非常自豪的事情。”
到如今,正蓝旗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里为李猷良留足3000平方米场所,每年有大小7个系列、30多个规格花色的千余顶蒙古包从这里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西班牙、瑞典、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
在牧都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区,一顶乳白色的蒙古包矗立在记者眼前,蒙古包包顶搭配红蓝两色蒙古族特色纹饰,内部簇新的木质框架散发着特有的馨香。
“这是一顶直径9米的框架蒙古包,售价约6万元,是我们打造的精品蒙古包,也是韩国和日本客户的首选。”李猷良介绍,蒙古族元素的融入、优良的品质以及配套的售后服务是他的品牌能够位列国内同类企业前端的“秘诀”。
“太漂亮了,跟北京一平米房价差不多,以后大家都住蒙古包吧!”前来参观的云南游客谢炜笑道,他的提议引来同行者纷纷应和。
李猷良说,他计划用五年时间将蒙古包销往30个国家,并在欧洲设立长期经销点。(尚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