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办案严防“案子办了,企业垮了”
——浙江检察机关护航非公经济发展纪实
新华社杭州7月19日电(记者 陈晓波)今年4月,当义乌市检察院检察长彭中登门问需时,“袜业巨头”浪莎集团的董事长翁荣弟还在为“检察院能为企业做什么”而纳闷。3个月来,检察机关帮助浪莎建章立制、打假,渐有成效,翁荣弟又感叹“真是及时雨”。
最高检今年3月发布保障和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18条意见。日前,记者走访非公经济大省浙江,发现浙江检察机关今年以来加大了护航非公经济发展的力度,在实践中强化文明办案,并为民企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着力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坚决防止“案子办了,企业垮了”
浙江是非公经济大省。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汪瀚说:“依法保障非公经济发展,是浙江检察机关的必答题。”
今年4月,浙江省检察院出台护航民企发展的“21条意见”。其中提出的“两项制度”“两个慎重”“一个妥善把握”尤为引起社会关注。
意见要求,检察机关要建立办理民企案件风险评估制度和办理民企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向上级院报告备案制度,慎重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慎重查封、扣押、冻结涉案民企财产,妥善把握办理民企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和时机,做到既严格依法办案,又尽可能减少办案对民企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坚决防止因办案造成民企大面积停工或产能大幅下滑。
“‘21条意见’给民企吃了一颗‘定心丸’。”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说,浙江省工商联和浙江省检察院还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等五项工作机制,强化日常沟通与合作。
站在法律底线之上“轻拿轻放”
近年来,义乌巨龙箱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邵宝玲搭乘“互联网+”,投身建设义乌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就在她把重心放到转型之际,后方意外“着火”。
2015年3-4月,公司会计陈某取得总经理施某许可,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以公司名义,从他人处开具30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税额逾42万元。
“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公司垮了,产业园也就垮了。”回想起那段以泪洗面的日子,邵宝玲依然感慨,“庆幸的是,检察机关没有机械办案。”
考虑到犯罪情节较轻,涉案人员系初犯,认罪态度良好,有自首情节,且所欠的税款及滞纳金均已及时补缴,义乌市检察院依法对该案作不起诉处理。彭中说:“我们从中不仅收获了企业家的感恩,还有众多可能失业的员工的感激。”
汪瀚表示:“‘轻拿轻放’不是袒护企业家,检察机关首先要界定‘罪’与‘非罪’,并在这基础上践行文明办案。”
在温州,检察机关对有一定社会影响、存在一定政策争议的涉企案件,召开听证会或提交人民监督员评议。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已开展涉企刑事案件听证会6次,人民监督员评议8件。
以“组合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机关虽不创造GDP、税收,但可为创造GDP、税收的企业创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温州市检察院检察长俞秀成说。
瑞安是温州经济模式的主要发源地。2009年以来,瑞安市检察院借鉴运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对本地区非公领域的职务犯罪防控。
2014年,位于瑞安的华峰集团的6名工作人员组建公司向集团提供原材料,低价购进集团所需的材料,租用仓库调换包装或进行混合,并指定集团采购员高价采购,非法获取利差达2000余万元。
瑞安市检察院运用预防调研、检察建议、庭审旁听、法制讲课等措施,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两年来,“预防出生产力”效应正在华峰集团显现。
一边为民企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一边重点依法打击涉企刑事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营造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今年1-6月,全省检察机关共依法批捕相关犯罪1191人,起诉1781人,监督立案76人,立案查处涉企职务犯罪1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