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报道:在宁夏,习近平见了这些人……(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3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在宁夏,习近平见了这些人……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银川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革命传统

原标题:在宁夏,习近平见了这些人……

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银川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就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考察。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新华社记者进行了回访。

“西海固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

18日,干旱的固原市迎来了一场期盼许久的喜雨,背靠大山的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云雾缭绕,房树掩映,犹如一幅水墨画。心情还未平复的回族老人马克俊拉着记者激动地说:“总书记就是坐在我家的炕沿儿中间跟大伙儿算脱贫账的。”

7月19日,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贫困户马克俊在自家牛棚喂牛。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杨岭村位于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山大沟深、产业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当地群众脱贫的步伐。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政策措施能否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于心。马克俊回忆道:“总书记问我养了几头牛、怎么喂饲料、种多少亩地,崭新的牛棚和新品种牛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大湾乡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马克明介绍说,今年他们联合5个村成立了产业联合党支部,一头对接农户,一头对接企业,农户养高端牛不愁卖。结合政府贷款和补贴的政策,贫困户只需出3000元,就能养殖一头价值1.6万元的安格斯牛,目前党支部已经吸收带动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7月19日,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贫困户马科(左)向记者讲述当地扶贫工作组“建档立卡”后给他家庭带来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不太会养新品种牛,有了产业联合党支部提供技术、防疫服务,心就放在了肚子里,去年底我们就脱贫了。”马克俊说。

马克俊是驻村第一书记兰竹林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户。兰竹林说,现在是因户因人施策,占全村四分之一的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通过养牛、教育、劳务、兜底等措施脱贫。兰竹林郑重向总书记保证“要让贫困村尽快脱贫摘帽,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7月19日,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兰竹林向记者回忆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该村发展情况时的场景。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从最开始养几头牛到现在养11头牛的马全龙,已经成为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趣地问起:“作为致富带头人,你如何带领村上致富?”马全龙回答说:“我想先扩大规模养到20头牛,再把我的亲戚朋友,还有更多的贫困户带动起来抱团致富。”

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纪峥说,固原在补交通、生态等短板的基础上,已将扶贫的一系列措施精准到435个贫困村、26.7万贫困人口的每户每人,找好产业发展方向,引入龙头企业,打造规模效益,让贫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闽宁协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历经20年,当地的干部群众仍清晰地记得,1996年,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决定全面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7月19日上午,习近平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蔬菜香菇种植大棚。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自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正式奠基至今20年,当初荒芜人烟的戈壁变成了常驻6万西海固移民的闽宁镇,水电路衣食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者19日来到闽宁镇原隆村看到,村里硬化水泥路四通八达,村部民生服务大厅宽敞明亮,一排排民居整齐划一。

回族老人田成林回忆说,当时他去测血压,看到总书记走进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起身握住了总书记的手。“他很亲切地问我‘老人家你身体怎么样,要保护好身体’。我特别激动,连声回应:共产党的政策好,让我从西吉县搬到这,走300米就能看病,不像以前看病要走5公里。”

7月20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卫生室医生马军(右)为村民进行中医治疗。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32岁的马保强做完腿部手术后在服务站进行理疗。他告诉记者,当时总书记俯身看他的腿伤,仔细询问能报销吗?报多少?去医院做手术方便吗?受这么大伤会不会留下后遗症?马保强一一回答,去医院先诊疗后付费,理疗最多可以报销80%。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原隆村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天村民们早早涌到了60岁的海国保家。在瓷砖到顶的上房里,总书记和一些村民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7月19日上午,习近平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62岁的谢兴昌是闽宁镇20年变化的见证者。自20年前从西海固老家搬迁到这里,谢兴昌一家已换了4次房:从地窨子到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有小庭院的水泥平房。

“那时候没人愿意来。”谢兴昌说,为了带动村民搬迁,他到闽宁村附近的玉泉营农场掰了四个玉米棒子、四个高粱穗子,回老家跟老百姓说,离闽宁村3公里的地方是种粮的农场,闽宁村日后肯定是个好地方。

谢兴昌说,总书记夸赞他“这个办法好,能吸引老百姓,也有启发意义”。谢兴昌告诉记者,现在来看,再想搬迁到闽宁镇,连宅基地都没有多余的了。

在原隆村种植香菇、尖椒的现代化蔬菜大棚,从事尖椒种植的村民何利霞是受益于闽宁镇产业扶贫模式的打工者。见到总书记时,她非常激动,总书记还关心她累不累、一天打工的收入,当听到她一个月务工收入2100元、土地流转费1800元、年底分红1万元时,看得出总书记也很高兴。

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了解冷凉蔬菜种植销售情况。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支持当地产业扶贫的企业之一,负责人王泉认为,闽宁镇的产业扶贫应进一步为当地农户做好技术保障、打开市场销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祝愿宁夏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对此,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说,总书记的话激励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闽宁镇的工作,我们的努力要实实在在体现到老百姓的获得感上。

“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来的时候在石蜡、柴油组分油等一排产品前驻足许久,而两侧就是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项目——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张湧自豪地说,8年前习近平来考察时,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化工产品只有25万吨,现在的产品规模达到1515万吨。

这是7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慰问煤制油项目技术研发团队。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这种变化源于企业对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不懈追求。8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宁东基地,除了规模的变化,煤化工在煤电化产业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上升至43.5%。

张湧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关注企业发展是否影响周边环境。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一些技术指标向总书记汇报,目前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单套煤耗、水耗都优于国外。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企业员工提出了要求。他说,要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成一流企业,实现企业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带动全区与全国共同走向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总书记来看我们对我们是最大的鼓励。”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博士谭斌,毕业后扎根西北踏实工作,主要负责煤制油项目的技术攻关。

谈到中国梦,谭斌想了想说,中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要借助技术创新力量,把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国家能源战略体系更加科学。

受访员工们向记者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总书记离开时,他们列队站在两侧68米高的煤制油装置框架旁,依依不舍地欢呼鼓掌目送。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