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资讯:预计8月通车的紫之隧道通车条件如何?钱报记者搭车体验—— 之江路到紫金港路仅用13分钟 橙色拱门灯带很别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30
核心提示:预计8月通车的紫之隧道通车条件如何?钱报记者搭车体验——之江路到紫金港路仅用13分钟 橙色拱门灯带很别致浙江在线7月30日讯 (钱
预计8月通车的紫之隧道通车条件如何?钱报记者搭车体验——

之江路到紫金港路仅用13分钟 橙色拱门灯带很别致

浙江在线7月3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余雯雯 文/摄)

“紫之隧道是不是已经建好通车了,我听说现在可以往里面走了?”

紫之隧道,杭州目前最长的隧道,很多住在城西、之江等地的市民,都盼着它早日通车。昨天,家住城西的李先生给钱报打来热线电话说,自己每天都会路过紫金港路和西溪路的路口,看到隧道口有不少车子在进出。

别急, 钱报记者特地去打探了消息:紫之隧道在7月26日已经通过了竣工预验收,目前已基本具备通车条件,预计8月通车。

紫之隧道通行条件如何?记者特地搭上一辆工程车在隧道里面走了一趟,从之江路进去,到紫金港路出来,时速60公里,仅用了13分钟就从之江到了城西。

QQ截图20160730082959.png

上图为橙色拱门灯带,下图为逃生通道。

记者搭车体验隧道

之江路到紫金港路用了13分钟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紫之隧道位于之浦路的入口,高耸的提示牌显示隧道正在调试中,走进隧道口,还有不少工人在做清扫、配灯等扫尾工作。刚好碰到了一位做消防工程的师傅,于是开车搭上记者在隧道内转了一圈。

分享体验之前,还是得让大家了解下紫之隧道的基本情况:

紫之隧道总长14.4千米,不仅是杭州目前最长的隧道,也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城市隧道群。如果做个比较,它的长度相当于整条中河上塘时代高架近一半距离。

这条隧道,几乎都在西湖边的群山里行走,南面从之浦路下穿之江路,一路穿越大清谷、龙坞、西溪路、天目山路,到达北端的紫金港路。其中,嵌入了两条山谷间的桥梁,刚好把隧道隔成了三个分段。

隧道有4个出入口,主线的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之浦路、紫金港路上。另外两个,分别以匝道的形式连通西溪路和之江路。

昨天,记者从之江路匝道口出发,这个入口处沿着之江路过了宋城再往西,大诸桥快速公交站的对面有一个路口,拐进去就是了。

17:28,车子从之江路的匝道口子出发,差不多走了4分钟,就出了洞口,走上一段山体桥梁进入下一段隧道,再往前,还是差不多4分钟时间,又出了一个洞口,最后出隧道进入紫金港路的时间是17:41,一路时速在60公里左右,除了靠近之浦路的一段还有部分施工外,基本上全线都很畅通。师傅说,他从之浦路也开过,基本上15分钟左右走完全线是没有问题的。比起原来他从景区绕路,起码能省下半个小时。

小清新“绿带”、橙色拱门灯带

4个小细节很贴心

必须要说,走完紫之隧道,跑了多年城建线的记者还是有些小惊喜的,这条隧道,和杭州的其他隧道,确实有着不少区别,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长,因为这个特色,有不少隧道的细节和呈现的效果,都能看到和“最长隧道”搭配的细心之处:

1 、小清新“绿带”,减少了视觉疲劳

走过整条紫之隧道,通行给人的感受很舒适——双向6车道很宽敞,特别是两侧墙壁的那条绿色的线条,眼前一亮,比单调的白墙看着清新不少。施工人员说,绿带除了好看,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减少视觉疲劳。

2、随处可见的逃生通道

紫之隧道,两侧最常见到的标示,就是“X号人行横通道”、“X号车横通道”,南面到北面的隧道出口,“人行横通道”的标号有30多个。紫之隧道,其实由左右两条隧道组成的,这个横通道,是方便两个隧道之间的连通,万一前面突发着火,后面的人员就要视情况疏散到隔壁的隧道中去。

3、岔路口的橙色拱门灯带很显眼

还有一个地方,也设计得很巧妙,由南到北,快到匝道出口时,会出现分别开往紫金港路方向和西溪路方向的岔路提示,再往前,隧道墙体上会出现几排橙色拱门灯带,给行车的司机又做了一次提醒,美观又有提醒效果,倒是一处别样的风景。

4、广播和提示牌都可以分段设置

隧道内部,道路上每隔一段,就有提示屏幕,本来觉得和其他隧道没啥两样,后来一问才知道:因为隧道很长,内部的提醒设施都是分段的,广播和提示牌都可根据实际通行状况来分段广播或提示,“比如,这里突发着火,我们会提醒前面的车辆快速往前驶出隧道,同时提醒后面的车辆前方有突发状况,如何按照指示疏散。”现场作业人员介绍说。

有一点还是要特别提醒市民,虽然紫之隧道已经具备通车条件,但是外来车辆和人员目前仍不能进出隧道。按照计划,通车时间在8月,具体大家还是以交警部门的正式发布为准。钱报也会及时给大家提醒。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