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西 » 正文

全球报道:凤凰网 山西过度采煤 大批村庄下陷变“鬼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7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资料图片:因地质沉降出现裂缝的地面。 新华社记者周科摄原标题:西媒:山西过度采煤大批村庄下陷变“鬼村”核心提示:几乎所有

资料图片:因地质沉降出现裂缝的地面。 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资料图片:因地质沉降出现裂缝的地面。 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原标题:西媒:山西过度采煤大批村庄下陷变“鬼村”

核心提示:几乎所有村民都心知肚明:村庄下陷是过度开采煤矿造成的。如今有些山西村庄已经变成鬼村,房屋和校舍变成了一片废墟。

参考消息网9月7日报道 西媒称,中国山西省的很多村庄因为过度采矿而出现下沉,那场面仿佛遭遇地震肆虐一般。村里的路面斑斑驳驳,满是坑洞,包括学校在内的很多房屋都出现了裂痕。

据西班牙《世界报》9月5日报道,一名50岁的当地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天我眼睁睁地看着屋里的墙面裂开一条大缝。”2013年这名村名和邻居们收到政府的紧急通知,不得不收拾细软逃离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几乎所有村民都心知肚明:村庄下陷是过度开采煤矿造成的。

这名村民表示,煤矿企业早就知道地面可能塌陷,之前就和他们商量过赔偿事宜,最终向每人支付了13万元(人民币,下同)。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拒绝赔偿而要求停工时,村民表示很无奈,因为这是政府行为,他们无能为力,而且这笔钱也足够他们在其他地方重建家园了。

报道称,山西大量村庄出现下陷是中国为了加快发展而不惜任何代价的一个例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离不开煤炭。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不但是煤炭开采量第一大国,也是消费量第一大国。

山西数十年来一直都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地区。专家指出,山西在采煤业最兴盛时期曾拥有将近1万个煤矿,其中包括国有煤矿和私人煤矿。如今在山西的道路上依然来往着装满煤炭的大卡车。在这里天空中一片雾霾,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这些都是过度开采煤炭的后果。

如今有些山西村庄已经变成鬼村,房屋和校舍变成了一片废墟。一位专家估计,山西大约有1900个受到影响的村庄,住着220万村民。曾经依赖煤炭吃饭的村庄呈现出破败景象,也反映出中国煤炭产业的下滑。如今煤炭价格已经从每吨2000元人民币的高点跌倒每吨400元人民币。

过度开采和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导致煤炭产业亟需改革,而改革可能导致大量矿工失业。煤炭产业的调整可能影响到180万煤炭和钢铁产业的工人。据官方估计,这个数字可能占到两个产业劳动力总数的15%。

报道称,仅在今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就计划在全国关停上千个煤矿,未来数年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长。因为据统计,中国有70%以上的煤炭企业都出现了亏损。有些煤炭企业不再给一些员工发放工资,但并没有解雇他们,因为这么做会增加失业率。现在这些工人失去了收入来源,不得不从事运输业等其他行业。有些乡镇曾因采矿跻身于全国百强县,但如今一切都结束了。

煤炭业的繁荣一去不复返,但留给山西人的却是无穷的遗患。纵横交错的废弃矿道成了导致地面下陷的元凶。在过去的矿区,有些建筑物的墙面已经变得弯弯曲曲,仿佛使用塑料制成一般。有些地区的居民依然对修复家园抱有希望。人们用粗大木桩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房屋,但却对地面上突然出现的坑洞却无能为力。

一位65岁的当地村民对媒体表示,他们经常能够听到巨响,砖头不时地从头顶上掉下来。从数年前开始,这里的地面就出现了坑洞,村民们都担心村子会一下子沉下去。虽然有些村民依然坚守着家园,但更多人选择离开。在某些地区,政府并没有明确告诉村民是否必须离开村庄。那位村民表示,有钱人已经离开了,只有老弱病残还留在当地。

报道称,过去的富饶矿藏如今变成了政府的财政难题。山西省政府不得不面对着一份高额账单: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预计高达770亿元。当地政府被迫制定一份紧急计划,加快撤离大约65.5万居民,这意味着至少158亿元的开支。

专家估计,最近10年来大约有500人因地面下陷和房屋倒塌致死致残。官方数据显示,到2014年过度采矿大约造成2.6万起地质灾害,大约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受到影响。专家认为,山西省遭遇的灾害在影响范围和严重性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很多村庄在尚未清空的情况下就发生了严重的下陷。

实际上,煤炭危机已经影响到全国很多矿区。辽宁抚顺曾经是中国的“煤炭之都”,如今市内也有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地质灾害的风险。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经常出现矿区房屋倒塌的消息。一位老矿工的儿子就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塌方事故中去世的。当媒体问到他为什么不离开的时候,他叹息道:“我已经老了,哪里也不去了。”(编译/刘丽菲)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