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欧洲大举向亚太售武 中国也是受益者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3日报道称(链接),尽管欧盟做了种种努力,但在从东阿拉伯海到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空间,它从来都没有扮演过什么重要角色。虽然外交调解人与战斗力量两个角色扯不上关系,但欧盟仍然找到了一条既务实而又赚钱的途径,来对印度-太平洋地区事务施加影响。
澳大利亚媒体最近泄露了有关法国鲉鱼级潜艇的作战性能的机密,这事实上也揭露了欧洲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军售业务,其中以法国和德国表现最为积极。
报道称,法国除了向印度积极销售鲉鱼级潜艇外,还试图与新德里完成一项金额达89亿美元的协议,向印度空军出售36架阵风战斗机。此外,印度还有兴趣购买价值约10亿美元的法国导弹和相应武器。在面临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后,巴黎有意选择支持防务产业发展,并有望在未来几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武器供应国。同样,通常远离军事冲突,甚至也不涉足欧洲附近冲突的柏林,在面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不稳定带来的收益时,似乎也忘了他们在处理国际危机时外交为重的原则。
报道分析,欧洲对亚洲国家的武器出口很大程度上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因为欧盟国家会默默接受冲突双方下的订单。欧洲国家不会区别对待印度与巴基斯坦,也不会区别对待中国和与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有主权争议的国家。
欧洲国家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呼声日益响亮
对华军售禁令源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但随着中国逐步成为欧盟仅次于美国之后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一些国家开始认为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认为这样坐失了军火出口的巨大商机。在2003年6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先后发表声明,呼吁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在众多成员国的推动下,欧盟开始采取行动。2003年10月,欧盟与中国签署《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定》,迈出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第一步。2004年1月下旬,欧盟外长会议不顾美国反对,讨论了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
现在,欧洲国家都在有意绕开欧盟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以获得大量收入。中国方面也通过在欧洲购买零件、军民两用物资以及子系统设备来获取相关技术。尽管美国对北京实施的武器禁运要远严于欧盟,但美国防务公司也在努力向中国出售原厂零件和备件以及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