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最高检网站“震到”女大学生
反电诈中心单日劝阻14起此类电信诈骗案,其中11名受害人为在校大学生
潇湘晨报记者 覃剑 实习生 柳月婷 长沙报道
9月16日上午10点多,长沙某高校学生李慧娟(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称李慧娟持有的银行卡涉及“境外经济犯罪洗钱案件”,需对其冻结管收,并要求她将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内。李慧娟也怀疑过这是否是个骗局,但对方给的“最高检网站”,能够查到相关涉案信息。
|
9月16日中午,湖南省(长沙)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简称“反电诈中心”)接到线索后,及时阻止了这场骗局。记者从反电诈中心获悉,近期“洗黑钱”诈骗对象开始向学生转移,9月16日,该中心成功劝阻此类案件14起,其中11起受害人为在校大学生。
伪造网站与真网站基本一致
9月16日上午,22岁的李慧娟在接到诈骗电话时,也有几分怀疑。但在一系列交涉之后,对方通过手机发来一个网站,她打开一看,网站最上端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她当时就被“震到了”。根据对方的指引,李慧娟在网站中找到了“公安部专案执行令”一栏,并在里面找到一份“冻结管收执行命令”。其中有她的登记照、身份证号以及籍贯等信息,“而且做得有模有样”。
办案民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个伪造的网站欺骗性很强,虽然其服务器在境外,域名随时变化,但其主页也与真正的网站基本保持一致。而且所谓的执行命令看起来也较为正规,有编号,显示为9月16日发文,文末还有红色公章。
李慧娟看到这些“涉案信息”后,对骗子深信不疑,她甚至按照对方的指引,卸载了手机里面的安全软件,原因是对方告诉她,“这些软件可能会泄密”。
骗子反称长沙警察是骗子
9月16日中午,反电诈中心民警联系李慧娟时,她不愿多说,甚至在之后还拒接了民警来电。事后警方调查发现,诈骗分子在电话中称案件涉密,让她不要跟任何人提及,包括长沙公安机关。
在接到反电诈中心民警的电话后,李慧娟主动联系了诈骗分子,对方称“长沙的警察是骗子”。李慧娟按照其“提醒”,就拒接了长沙民警的电话。对方还建议她在外面酒店开个房间,找个僻静的地方,便于案件侦查,甚至让李慧娟更换手机号码。
在此期间,反电诈中心经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联系上李慧娟的家人,并找到李慧娟,经过多番解释之后,她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陷入了一场骗局。诈骗分子伪装的过于逼真,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给反电诈中心的劝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潇湘晨报记者获悉,9月16日,仅仅在这一天时间内,反电诈中心就成功劝阻了14起该类案件,其中有多名受害人曾拒接民警电话,甚至有人轻信犯罪分子,更换了手机号码,好在民警及时劝阻。
提醒
警方给出四点防诈骗建议
一、谨慎核实官方网址。
二、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市民在使用电脑进行相关银行账号和密码输入操作时,要多方核实,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和个人身份信息。
三、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事主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
四、多方进行核对。一旦涉及到电话告知提供银行账户、密码或转账等情况,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确认。任何改号软件所伪造的号码,一旦回拨就会无法接通或是转接到真正机主,骗局即被戳穿。
总之,市民接到以任何名义打来要求你提供银行账号、密码或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的电话,请立即挂断,做到不相信、不理睬、不转账。遇到电信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或96110专线报警。
链接
最高检:未设“通缉令”查询功能
2014年,最高检曾发声明:“谨防不法分子假冒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实施诈骗犯罪”。声明称,不法分子假冒“检察官”通过语音电话,指称受话人涉嫌洗钱,并让其登录假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点击悬浮窗口“网上测查金融犯罪”等,或链接到伪造的通缉网页(可显示“刑事逮捕令”“冻结管制令”等),受话人按指令输入身份证号后,网页显示其真实照片、身份信息及所谓违法犯罪事由。不法分子遂利用受话人的恐慌心理骗取银行、网银账号、密码。这种利用假冒执法机关官方网站实施“点对点”定向诈骗的犯罪活动,其具有较强迷惑性和欺骗性。
最高检官网提示,最高检网站域名为www.spp.gov.cn,从未设置“执法追缉令、全国通缉令”等查询功能。凡是以其他域名显示的所有所谓“高检院官方网站”,均属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