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焦点
今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总统以来,两岸学界常用“冷和平”“冷对抗”之类的词汇,形容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但与此明显矛盾的是,也有不少学者、包括经常使用上述词汇的学者,还在呼吁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言外之意好像是目前两岸关系,还处于“和平发展”状态,两岸当局要做的事情是努力维护这种状态,使之持续下去。事实果真如此吗?
纵观大陆官方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述,包括2008年12月的“胡六点”,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以及大陆其他重要领导人的相关讲话,可以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大陆官方语境里,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更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基础、根本目标、实现路径等要素。
首先,两岸当局、特别是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是大陆官方和学者一再强调的基本原则。有时候大陆官方还把“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并列提出。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承认“九二共识”的主体必须是(但不限于)两岸的当局。如果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即使台湾的在野党承认它,也不足以构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平发展只是大陆在特定条件下,推进两岸关系的基本手段,而非根本目标。大陆官方从来都不避讳谈论两岸统一,从来都不避讳把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相联系。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两岸最终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很难想象大陆会接受不以两岸统一为目标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三,深化两岸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努力创造条件推进两岸协商谈判,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这个实现路径主要体现在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也体现在两岸建立起的多层次、多渠道沟通机制,更体现在两岸在这期间取得的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
对照以上三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自蔡英文上任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的一种状态已经被打破,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也已经中断。自那时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不是如何维护的问题,而是如何恢复、甚至能否恢复的问题。
首先,蔡英文当局迄今并未如大陆所愿,承认或接受“九二共识”,等于直接拆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没有了这个大陆一再强调的政治基础,怎么还能认为两岸关系仍处于“和平发展”的状态?怎么还能呼吁对方要“维护”一个不存在的状态?这在逻辑上根本讲不通。正如地基已毁,大厦焉能不倒?更何况大陆领导人也曾发出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警告。
其次,民进党作为拥有“台独”党纲的执政党,当然不可能把两岸统一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目标。即使在马英九执政时期,国民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也是有保留的。马英九标榜“不统、不独、不武”,一直令大陆耿耿于怀,只是鉴于对他不搞“台独”,有充分信任而没有过于责难。但这也导致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其实并不稳固,蔡英文上任后“说翻就翻”。
最后,蔡英文上任后两岸几乎所有的沟通协商机制都处于停摆状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越走越窄。国台办与陆委会、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沟通已经中断,陆客赴台人数大幅减少,蔡英文当局又致力于“新南向”政策,试图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与大陆拉开距离,转而拥抱东南亚、南亚等国家。未来如果有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恢复的希望就愈发渺茫了。
笔者因此认为,蔡英文上台以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已经中断。以蔡英文“理念台独”的特质,很难想象她会“回心转意”接受“九二共识”,更不可能支持两岸最终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再呼吁两岸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逻辑上讲不通,实践上也不可能。大陆方面今后要做的,应该是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以应对民进党当局因执政不利而进行的“台独”冒险。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