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农闲人不闲!农民手工制作粉条 1公斤卖50元

   2016-11-25 视觉中国2120
核心提示:2016年11月25日消息,北京。入冬,北京平谷的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一年一度制作手工粉条的时节到了。 平谷泃河岸边,沙土地适合

2016年11月25日消息,北京。入冬,北京平谷的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一年一度制作手工粉条的时节到了。 

平谷泃河岸边,沙土地适合红薯生长。

红薯,正是制作粉条的重要原材料。

霜降前后收红薯,新收获的红薯不能储存,需要马上制作成淀粉,时间久了里边的淀粉就会转化成糖分,淀粉产量就会减少。

经过粉碎、过滤、沉淀、晾晒,新鲜的红薯很快变成红薯淀粉,被小心保存进仓库,这些淀粉如果保存得当,一两年都不会坏。

淀粉的品质决定了粉条的口感,而一位有经验的师傅,则决定了一锅手工粉条能否制作成功。

56岁的杨海明是当地有名的制粉师傅,干这一行已经20来年了,附近村里谁家制作粉条几乎都会找他。

这天是村民邢连松家要制红薯粉条。

刚早上八点,住在附近的亲戚都已经赶到了,制粉条是个需要分工协作的大活儿,人手不能少了。

打糊是制作手工粉条的重要一步,杨海明亲自动手。老引子精确到克,淀粉要上秤称一称,水温也自己用手试过了,这样才能保证打出来的糊粘度合适。“这糊,就相当于蒸馒头时的面头。”杨海明解释道。

把打好的糊放进温水烫过的大缸里,倒上合适比例的水和淀粉,几个壮劳力开始用手搅拌起来。

和淀粉是项体力活,必须壮劳力才能干。“这两年也有用机器搅拌的,但口感没有人工拌出来的好。”杨海明说,“该花的力气不能省。”

人工搅拌40分钟左右,淀粉糊的软硬程度和黏度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该下锅了。下锅的活儿,一定得师傅干。

杨海明拿起带孔的葫芦瓢盛上淀粉糊,在煮开了大锅上来回转圈,细长的粉条就从瓢孔里漏了下来,进水里翻几个滚,不一会儿就漂了起来。旁边邢连松眼疾手快,挑起热粉条放进旁边的冷水槽里。

经凉水一泡,粉条就可以用木棍挑起,先在室内阴晾,增加韧性,再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就可以打捆储藏了。

手工粉条口感好,不掺杂质,既是招待客人的佳肴,也是馈赠亲人的好礼。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些手工粉条,有赶不上做的,也一定早早跟别家预定。邢连松家做出来的上百斤红薯粉条,早早就被预定一空。这样的手工红薯粉,在一公斤能卖50元,远高于市场价。

从种红薯、磨淀粉,到和淀粉、煮、晾、晒,正是在这样一步步繁琐程序的打磨下,才有了口感独特的手工粉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