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份工,你看中的除了白花花的银子外,相信还有那些和钱挂钩的福利。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职工福利保障哪家强?什么福利最诱人?还缺啥福利?
想知道答案吗?小编拿到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16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这份报告共计调查了全国3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5114多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职工。相信报告披露的信息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更好的职工福利保障可以有啊
报告显示,2016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0.4,处于基础水平的中间位置。
所谓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简称CEBI),即以职工福利保障充实性、职工福利保障公平性、职工对现有福利保障状况满意度评价和企业对职工福利保障效益评价为主要测量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数。此次通过对中国内陆的36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职工福利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未来进一步提高职工福利保障的空间巨大。同时,企业在提供福利保障项目的时候,往往更加注重“激励”作用,而非“保障”作用。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对整个社会和经济背景的真实反应,比如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税收优惠力度对企业引入相应福利保障项目的激励不足等因素。
中国职工福利保障哪家强?
职工福利保障水平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国企、有工会的企业、上市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水平较高。从企业类型上来看,与中国劳动力多年来的就业意愿相一致,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依然维持着国有企业最高(72.1),外商独资企业次之(71.0),而民营企业最低(69.0)的格局。
从有无工会的角度上来看,有工会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高达71.7,远高于无工会企业的67.0。此外,上市公司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72.4)高于非上市公司(69.1);互联网企业(71.5)高于非互联网企业(70.0)。
(1)分企业类型职工福利保障指数
在分企业类型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中,国有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情况最好,指数值为72.1。在一级指标中, 充实性指数、公平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依次为7 4 . 9 、6 9 . 3 、7 3 . 2 和70.4,均为全国最高水平。随后依次是“外商独资企业/代表处”、港澳台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分别为71.0、70.6和69.0。总之,与中国劳动力多年来的就业意愿相一致,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依然维持着国有企业最高,外资企业次之,而民营企业最低的格局。
(2)分地域职工福利保障指数
在分地域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中,西北地区的总指数最高,为71.3。除了效益评价指数为68.7,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2,其他三项指标即充实性指数、公平性指数和满意度评价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分别为73.6、70.4和72.1,特别是后两项指数达到了全国最高水平。小编想说,这是真的吗?难道福利最好的不是大家挤破头想落脚的北上广吗?看来,赚钱赚得多,未必保障福利最好,或者幸福感未必最强?
紧随其后的是华东地区,总指数为71.1,对此贡献最大的充实性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分别高达74.1和70.6,排在全国首位。其后依次是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总指数值介于70.0到70.3之间,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最后的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总指数分别为69.8和69.7。总的来看,各地区总指数差距不大。
(3)分行业职工福利保障指数
在分行业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中,金融业最高,为72.1。对此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公平性指数,高达73.7,位居各行业之首,同时充实性指数和满意度评价指数分别为73.8和72.6,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效益评价指数相对较差,仅为67.5,在各行业中居于下游。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还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7个行业,指数介于70.4到72.0之间。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务业的满意度评价指数全国最高, 为7 5 . 2 , 而同时充实性指数也高达7 6 . 2 , 仅次于农林牧渔业的76.3。比较而言,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个行业的指数值介于68.5到70.1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林牧渔业的公平性指数较差,仅为59.3,与其他行业差距明显。总的来看,各个行业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差异并不非常显著,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小编想说,就怕入错行啊。要高考的孩子们,看好哦,最好的行业在金融领域。
21世纪什么最火?IT啊!看来小编的这项认知没错,你看现在凡事和互联网沾边的,都好多金。楼下做盒饭的,现在都O2O了……
从是否为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要明显高于非互联网企业,二者的指数值分别为71.5和70.0。但是,职工福利保障指数的一级指标并不完全如此。例如,公平性指数,互联网企业为67.8,明显低于非互联网企业的69.6。当然,互联网企业的充实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都要明显好于非互联网企业。从是否为上市公司的角度上来比较,上市公司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2.4,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的69.1。但在一级指标中,公平性指数并没有体现出这种特点,即非上市公司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高于上市公司。再来看有无工会的情况。一般来说,工会的建立更有利于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会的建立,一方面说明企业重视职工的多样化诉求;另一方面,工会可以为职工争取到一些福利保障。调研结果确实如此,有工会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高达71.7,远高于无工会企业的67.0。但是,在一级指标上,有工会企业公平性指数都要远低于无工会企业。
重疾、税优还是长护……你知道企业员工最想买哪些保险吗?
报告显示,企业职工希望自身的福利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在希望增加的福利保障类型中,主要是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而对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进一步需求较弱。报告显示,有56.7%和51.5%的职工分别选择了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均超过半数;而选择非保险类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职工分别只有39.2%和38.7%。
其中原因不难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坦言:“一方面,住房公积金,具有较高的货币化程度,容易变现,人们更关注短期的利益;另一方面,社会保险覆盖程度较高,从避免老年贫困的角度已经满足了很多的需求,因此选择住房公积金的人数最多,而选择社会保险的人数最少。同样,商业补充保险在企业职工福利保障体系中缺口较大,而且可以有效化解个人或其家庭的诸多风险,因此也比较受欢迎;非保险类福利大多是短期性或生产性的,所以企业职工对此进一步增加的需求最弱。”
对于那些希望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险上加大投入的职工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居于首位,占比高达30.9%,超过3成。其次是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意外保险,选择这两项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15.8%和13.9%。此外,选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比例也较高,分别是12.7%和10.9%。可以看出,在商业补充保险上,企业职工最为看重的是医疗和养老领域。
现在压力那么大,再加上延迟退休,估计等我们退休了也就直接进养老院了。所以小编觉得,对以后长期护理的需求、养老院的需求一定不会低,果然报告验证了小编的想法。
超过四分之三的职工愿意增加一定缴费获得长期护理保障。有高达77.5%的职工愿意在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基础上增加一定缴费,承担晚年可能产生的部分长期护理费用,超过接受调查职工的四分之三。特别要强调的是,从年龄上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与意愿具有一定规律性,即35-39岁的职工参与意愿最强,支持率为83.0%,然后向年龄较大和年龄较小的两个方向依次递减,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客户定位应该主要是接近40岁的中年人群。
职工最倾向在养老院(疗养院)等护理机构中得到老年护理,且45岁以下的职工这种倾向更为显著。职工对晚年护理方式最倾向于“疗养院/养老院等护理机构”和“与子女同住,由子女护理”,对此作出选择的比例分别高达47.9%和4 5 . 5 %,特别是45岁以下的职工这种倾向更为明显;其次是“依靠社区养老服务照顾与护理”和“雇佣保姆照顾与护理”,相应比例分别为36.0%和23.6%。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如果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则可调高为3700元,相当于每月有200元钱可以税前列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税收优惠。调查发现,对于36个大中城市的职工而言,已经购买该保险产品的职工比例为11.4%,没有购买但有意愿购买的职工比例高达56.6%。比较而言,没有意愿购买和暂时不能决定的职工比例仅为32%。根据该项保险已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可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还不够。
说了这么多关于福利保障的话题,你有木有想换工作的冲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