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汤琪)逃离北上广后,一些人又选择逃回北上广,这是为何?12日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给出了答案。
蓝皮书解释称,即使有着较好的就业环境,一线城市也并非宜居城市,但是四线及以下城市也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2016年12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北上广深经济压力源远高于其他城市
在蓝皮书《居民生活压力感:城市比较研究》一章中,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经济压力源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最大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是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其中,就业压力感和二三线城市同水平,但低于四线及以下城市。
其他经济方面和家庭人际的压力感,一线城市均高居其他城市之上。
三线城市普遍宜居
调查结果显示,三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以及整体水平,在经济压力感、家庭人际压力感上均为最低,这和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竞争力的宜居城市结果一致,认为三线城市普遍宜居,而二线城市宜居欠佳。
调查将二线城市细分为二线发达、中等发达、发展较弱城市,再和三线城市比较后却可以看到,虽然二线发达城市在住房、交通和赡养老人三个与经济有关的压力感上高于三线城市,有较高的生活压力感,但在其他经济压力感上,特别是家庭和人际压力感上是低于三线城市的。
蓝皮书指出,二线发达城市包括的是经济发达的强省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8个城市,生活压力感在经济压力和家庭人际压力上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也远远低于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从生活压力感角度考虑,或许可以称之为宜居城市。
四线及以下城市家庭与人际压力感高
蓝皮书称,四线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压力感低于一线、二线城市和整体平均水平,其他经济压力源也并非最低,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压力接近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而在家庭与人际压力感上更是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和二线、三线城市。
蓝皮书指出,即使有着较好的就业环境,一线城市也并非宜居城市,“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热词和公众话题。
蓝皮书同时强调,但是四线及以下城市也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