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东莞上班族的尴尬:打车太贵走路太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1  来源:腾讯房产东莞站
核心提示:由东莞大道、环城西路、三元路、宏图路所围合形成南城国际商务区是东莞白领聚集最多的区域,这里的房价及房屋租金相对较高,为降

由东莞大道、环城西路、三元路、宏图路所围合形成南城国际商务区是东莞白领聚集最多的区域,这里的房价及房屋租金相对较高,为降低居住成本,不少上班族会选择在商务区周边或更远距离的地方租房。他们当中不少人,早晨花费1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乘坐地铁或者公交从各个镇街到这里来上班,怎样到达地铁站或公交站也成为一大问题。(腾讯房产东莞站原创 作者:肥燕)

走在上下班走在大街上,总能看到上班族用各种各样出行方式以应付这尴尬的“一公里”。

为省去上班公交线路接驳及等车、塞车的麻烦,部分上班族索性放弃公共交通工具,而选择更加快捷简便的出行方式。

住在万江新谷涌社区的小陈,原本每天需要走10分钟的路到人民医院公交站,坐2路车到体育路口站下车,再走15分钟到公司上班。约10公里的上班路程他需要花大半个小时,还不算等车跟塞车的时间。“公司八点半上班,我每天七点就得起床上班。”小陈说,有时候碰上下雨天车晚点,他还得打车上班。

在同事的建议下,上个月,小陈花一千多块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车上班。“这样来回大概1个小时左右,既能锻炼身体还能省下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小陈说。

除公交外,地铁也是东莞上班族较为普遍的上班工具。今年5月份东莞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因其快捷、准时、舒适等优点,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然而,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市民,只有一小部分住在地铁站附近,而大部分人居住在离地铁站1公里至3公里的地方。

接驳公交太费时,打车不划算,走路又有点远,这群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上班族同样遭遇从地铁口到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尴尬。

上班时段,路上不乏行色冲冲的上班族。对于赶时间的上班族来说,每天从地铁站狂奔到办公室的最后一段路是最着急的。

为省时、省钱,部分上班族选择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平衡车作为地铁接驳工具。

使用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多为年轻上班族,尽管电动自行车、者电动平衡车没有路权且存在安全隐患,但因其外观时尚、体积小巧、使用便利,依然成为很多人解决日常上班“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

对于赶时间的上班族,网约车和计程车也是其中一个选择方式。在东莞地铁2号线沿线的多个地铁站,不少网约车、计程车在路边等客。其中,地铁鸿福路口站A、B出口是网约车、计程车拉客最密集的地方,如今尽管地铁口与马路之间用铁栅栏隔离起来,但依然可见四五辆网约车、计程车一字排开。

为了改善地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东莞有关部门也做了尝试。地铁鸿福路口站A出口附近,设有自行车停车架,很多骑自行车或电车接驳地铁的市民将车锁在停车架上。“我是早上骑过来的,一直锁在这,晚上下班可以直接骑回去。”在第一国际上班的小李告诉编辑,他住在下桥村,离2号线下桥站大约1.1公里,从地铁站走回家要20分钟,骑车的话能节省15分钟。对于每天“地铁+自行车”的出行组合,小李感到很满意。

在接驳公交线路方面,今年中旬的《东莞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透露,东莞将新增22条公交线,而在鸿福路站、东城站、人民医院站等热门地铁站点附近还将新建14个公交枢纽,并配置更多公交线路和公交站。

而12月16日,“橙色风暴”席卷东莞。地铁2号线旗峰公园站公共自行车接驳系统试点项目正式投入试运行,为离地铁站还有一定距离的上班族出行提供了方便。

据了解,该项目将配置自行车1200辆,辐射周边14平方公里的范围,设自行车租赁点23个,其中居住类站点5个、工作类站点6个、休闲类站点4个、商业类站点3个、交通类站点5个。

作为公益性项目,租车费用一小时内免费,超过1小时,每小时收费2元。为了与轨道交通无缝对接,市民办理“东莞通”卡即可租车。为了防止损坏和丢失,市民首次租车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并交纳300元的押金。

上午九点钟,位于鸿福路口地铁站A出口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零零散散地停放着十余量自行车,大部分自行车均已被借出。被在问及是否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代步时,多位上班族表示,他们也想骑自行车代步,但这种公共自行车停放和取用不灵活只好作罢。另外,东莞不少道路都没有设置专用的自行车道,在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骑车总感觉不安全。

事实上,东莞公共交通存在的盲区的问题早就存在,尤其是在短距离内打车坐车还不如走路,走路又相对费时,东莞堵车现象日渐严重的状况下。上班族用各种方式来应对没有公共交通覆盖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部分道路的过街设施及非机动车辆道路的严重缺失;自行车、电动车挤压人行道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真正弥补这“最后一公里”的缺失,依旧是一个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