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南京发现一“华表” 疑似“南京国宝”南朝神道石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7
核心提示:来源:扬子晚报南朝神道石刻是南京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南京地区现存18处,每件都是“国宝”。最近,市民周先生在栖霞区的田野中找

来源:扬子晚报






南朝神道石刻是南京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南京地区现存18处,每件都是“国宝”。最近,市民周先生在栖霞区的田野中找到两块石刻残件,正好可以拼成一座华表。无论从造型雕工还是风化程度上看,这座新发现的与其他已认定为文物的石刻非常相似。

周先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如果认定为南朝石刻,他愿意将这件最珍贵的收藏,捐献给文物部门妥善保管、展示。

华表解密

多棱柱华表处处体现“南朝元素”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在周先生的赏石艺术馆里,看到了这件石刻。石刻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柱体和墓表。两部分一接,尺寸大小恰好吻合,形成一座华表。

细心的读者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它的柱体并非是标准的圆柱,而是由多个面相连组成的多棱柱。这是南朝石华表的典型特征:取材于罗马柱的设计元素,象征着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墓表部分原本刻写着墓主人的谥号、职务,但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模糊不清。从风化的特征上看,石刻外部所形成的包浆层,和南京栖霞地区现存南朝石刻的极为相似——远看光滑,近看坑洼,浅灰色的表面摸上去有磨砂感,手上还会留下一点细细的粉末。

周先生介绍,这座华表现存长约2.5米左右,上细下粗,直径约40至50多厘米。“其实完整华表下面还有底座,上面还有一个圆盘,盘上还有一只小辟邪。目前这块组成的是中间一段,可以基本展示华表的造型。”对比之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暎墓石刻石华表的状况,与周先生所藏的非常相似,但墓表和柱体是完整相连的。

为什么石华表会一分为二?周先生发现,在两部连接处有一个圆形的凹痕。“很可能是早年有人用铁锤砸断,正好砸在了最细的位置。”

十几年前,它就倒在泥地里

“其实这块石刻,我十几年前就见过了。”周先生是南京资深的石艺术藏家,已经从事收藏近20年,雨花石、太湖石、玛瑙石……样样精通,“搞收藏就得四处转悠‘寻宝’,越是荒郊野地没人去的地方就越要去。”

周先生告诉记者,2000年左右,他在栖霞区甘家巷附近,看到一块石头倒伏在泥泞中,有人工雕刻的特征,后来才知道这块石头就是这座华表的墓表部分。但当时,周先生并没有放在心上。

2014年,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组建成立了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周先生报名成为一名文物志愿者。总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对南京地区较偏远的文物进行巡查。今年下半年,周先生跟大家查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暎墓石刻石华表的保存状况,萧暎墓的石华表只剩下墓表和柱体。

“这些年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学习石刻知识,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不少知识。所以现场看了,一下就想到当年被忽视的那块石头。”周先生立即回到甘家巷一带,一连几天的时间,他通过当地老居民的指引,再加上自己多年经验的分析,终于在十几年前发现石刻的不远处,重新找到了墓表,而很快,又在附近找到了柱体。“这件华表如果确实是南朝石刻,那是我一生最珍贵的收藏。”

专家观点

“毫无疑问,这就是南朝石刻!”

记者将现场拍摄的照片,发给了考古学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毫无疑问,就是南朝石刻!”电话中,王志高非常肯定地表示,可以确定周先生所收藏石刻的文物价值,但更多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志高曾经长期主持南京地区田野考古工作,是近年南京地区许多重大考古发现的领队和现场负责人,也是《六朝文物》等专著的作者。王志高同时也表示,希望周先生进一步提供发现地点等现场信息,将有利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南京地区的六朝陵墓。

昨天中午,周先生以南京市文物志愿者的身份,将这一发现上报给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部门非常重视这一发现,近期南京市文广新局将安排专家现场对石刻进行进一步鉴定。对此,扬子晚报将跟踪报道。

发现者说

在博物馆里展示出来 才是最好的归宿

发现两件石刻后,周先生专门雇人运回自己的赏石艺术馆。“当时就是两个想法,首先它是不是文物,是不是南朝石刻;第二就是要捐给南京的文物部门,让石刻在博物馆里保护、展示。”

周先生认为,南京野外的南朝石刻都是不可移动文物,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标志了墓葬,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线索。但这座华表,已经不在它原来所在位置,应该属于可移动文物,放在博物馆里是最好的归宿。

当了两年的文物志愿者,周先生不仅掌握了文物保护的知识,也懂得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收藏圈里,消息传得很快,有出高价的,也有介绍买主的。南朝石刻是南京的文化瑰宝,我无权占为己有,或以此牟利,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文物回家。”

周先生希望,在石刻交给文物部门后,可以得到妥善保管,并在博物馆中进行展示,能让大家看到我的发现,就心满意足了。“其实南京被称作‘石头城’,不仅是因为东吴时期的堡垒,南京也是历代重要的史料产地,石藏家有几万人,未来不免还会有类似的发现,希望主管部门能选址建一座石文化博物馆,作为保护展示文物、藏品的地方。”(张可 杨民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