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战略观察:中美俄“大三角”重返世界政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7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美国媒体呼吁举行“新雅尔塔会议”,即三国进行高层会晤,并制定全球化世界秩序的新规则。这个“大三角”的构成与1945

核心提示:美国媒体呼吁举行“新雅尔塔会议”,即三国进行高层会晤,并制定全球化世界秩序的新规则。这个“大三角”的构成与1945年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中国替换英国,美国准备重新承认俄罗斯这个昔日的“地区大国”是世界命运的主宰者。

俄媒称,特朗普承诺与中国打响贸易战并与俄罗斯找到共同语言,他的成功当选让美国-中国-俄罗斯的三角关系成为世界政治的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西方将被迫重新承认俄罗斯是主导大国之一,并与其就新世界秩序达成一致。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1月25日刊文称,美国媒体呼吁举行“新雅尔塔会议”,即三国进行高层会晤,并制定全球化世界秩序的新规则。这个“大三角”的构成与1945年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中国替换英国,美国准备重新承认俄罗斯这个昔日的“地区大国”是世界命运的主宰者。

文章称,西方精英内部的危机在特朗普的胜利中凸显出来,为彻底修改美国地缘政治战略提供了可能。

三国主导全球问题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特朗普若转向俄罗斯将带来哪些威胁。

他说:“威胁显而易见,可能因双方产生的诸多误会、失望和委屈而引起。因此需要三思而后行。总体上(美国)希望与俄的关系好转。首先,俄罗斯不再是共产主义国家。但本质上它还没有选择民主道路。我们有可能帮助其完成这一过渡并使其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建设性成员,成为三大领导国之一: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对于要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广泛联盟而言,美中俄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布热津斯基实际上提出的是新的“大三角”,但表示俄首先应当完成“向民主的过渡”。这一说法的有趣之处在于,谈到中国时布热津斯基没说类似的话。

文章称,这种偏见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之强大,已经不可能由谁来决定它是否加入“大三角”。

而在布热津斯基和大多数西方精英眼里,俄罗斯是孱弱的。正是由于对俄地缘政治能力及其经济分量的错误判断,才导致封锁俄罗斯的整个政策的失败。尽管如此,布热津斯基仍未摆脱可以影响俄政治的错觉。

美国力阻中俄靠拢

文章称,在“大三角”中,俄之所以需要转向“民主”,是为了让其更靠近美国,而不是中国。新“大三角”构想本身是美国对莫斯科和北京战略靠拢的反应。美国人试图封锁俄罗斯,他们并不理解一件显而易见的事——西方的压力将导致俄向东转并加强俄中同盟。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位美国重要战略家近两年愈发大声地发出必须防止俄中进一步靠拢的警告。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中美和解时使用的理念就是,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应当比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好。

在苏联和中国处于冷战状态的70年代,这一模式奏效了。80年代末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有所调整,但苏联已然进入解体时期。美国人认为90年代世界是单极的——可以不再关注俄罗斯,而中国是潜在但相当抽象的威胁。21世纪头10年,俄罗斯重整旗鼓,中国蓬勃发展,但华盛顿未将俄中靠拢视为实际威胁。

俄未被视为能够发起挑战的国家。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俄显示出争夺后苏联空间的意图。此外,美国曾坚信中国极度依赖中美贸易并期望与北京达成一致。

2009年美国向中国提议建立联盟,以便共同解决所有世界问题。北京回绝了这一提议——出于对美国的不信任。当时美国宣布转向太平洋地区,这被中国理解为转向积极遏华政策。北京将乌克兰危机后俄中的靠拢理解为战略方针:两国背靠背站,一国在东方与美国对抗,另一国在西方。

美俄关系难超中俄

文章称,莫斯科和北京不会放弃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的方针。俄可能与美国改善关系,但即便在最好情况下其紧密程度也不会超过与中国的关系。但美国认为这方面还有可操作的空间。

文章称,美国全球化主义者的兴趣在于分离俄中,而作为强大民族主义国家支持者的特朗普的兴趣可能在于切实地尝试让三方达成一致——为美国和中俄均构建有利关系。

特朗普将首先与俄商谈中东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在欧洲和后苏联地区的势力范围的问题。但在“大三角”形式中可以谈论全球化事务。谈论世界金融体系、世界贸易规则、全球化安全结构(包括北约以及美国与日韩的军事联盟),也就是谈论新世界秩序。这是场十分大的博弈。问题仅仅在于,特朗普是否撑得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