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辽宁 » 正文

全球资讯 辽宁发现1.25亿年前雌雄同体植物化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辽宁省渤海大学科研人员8日发布消息称,辽宁发现一株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两性花化石,显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会因此提前。

中新社沈阳3月8日电(记者朱明宇)辽宁省渤海大学科研人员8日发布消息称,辽宁发现一株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两性花化石,显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会因此提前。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

据渤海大学韩刚博士介绍,该化石出产于辽宁省凌源市,被命名为“假人字果”,是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及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生长时间在距今1.25亿年前。此前当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已发现中华古果、始花古果、十字中华果、迪拉丽花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假人字果”与其他早期被子植物的区别在于,雌雄蕊非常靠近,并且雌蕊在中央,类似现代被子植物中花的状态,与生殖器官相连的叶片具有双子叶植物型的羽状结网叶脉。最重要的是,其种子生长在果实中脉上面。

韩刚说,学界不少观点认为白垩纪才有被子植物,但“假人字果”的出现将促进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向更早推进。主要依据为“假人字果”有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瓶状心皮和基生胎座,此前一直缺乏相应的化石标本;当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被子植物种类呈爆发式涌现,也提示人们这不会是被子植物起源的早期阶段。

白垩纪(早白垩世)是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时间持续长达8000万年,其位于侏罗纪之后,新生界之前,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