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地罐’?这就叫‘地罐’啊!”3月15日,本溪千金沟地区出土大量宋、金铜钱,这些铜钱都装在一口80厘米高的大缸里。
本溪市博物馆原副馆长、考古专家梁志龙笑着介绍:“老百姓常说谁家有钱叫有‘地罐’,就是从这儿来的。看看人家这大‘地罐’,都成‘地缸’了。”
道旁发现一缸古钱币
这缸宋、金铜钱埋在本溪平山区千金沟一条小河边的山麓,紧邻新修的304国道,距离本钢胸科医院不远。
铜钱被发现是在3月14日下午。
目击者方先生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附近,每天都要出门遛狗。3月14日下午5时许,他走到铜钱出土地点时发现围着一群人。
“最开始发现的是一个老太太,”方先生说,看到有人围着,他就问怎么回事,有人跟他说是在捡“大钱”,说是有个老太太看到路边有撒落的铜钱,大家都跟着捡,又顺着铜钱滚落的方向在路边山坡上看到了一个窟窿,大家又都往出抠,“后来就是抢了。”
方先生一听这不行啊,这要是文物给损坏了怎么办,走出十几米后他报了警。警方随即赶到现场驱散了捡铜钱的人群,在周围设立起警戒线,并与本溪文物管理部门取得了联系。
本溪市博物馆副馆长靳军告诉记者,因为时间关系,当晚已经无法对古铜钱进行发掘,警方和文物部门分别派人在现场值守。
初查古铜钱是金代埋下
3月15日7时30分,本溪市考古人员开始对古铜钱进行发掘。
梁志龙告诉记者,铜钱盘装在一口大缸里,缸口和部分缸体有破损,“这缸表面光滑,缸口卷沿,切面有眼,属于典型的金代瓷器。”
“埋在土里的瓷器不会因土层冻化损坏,分析应该是修路时抓钩机抓坏了部分缸体,导致里面的铜钱散落,但当时没人注意到,这次才被发现。好在天还没开化,要不然都得被掏空掏光。”
经过将近一天的发掘,考古人员把大缸整口挖出,大缸口径51厘米,最大腹径75厘米,高80厘米,整口缸几乎装满了铜钱,大部分呈现一种盘放状态,已看不到钱串的绳子,铜钱表面生有绿色的铜锈。
从散落的铜钱来看,有北宋初期的铜钱“太平通宝”,还有部分金海陵王时期的铜钱,再加上金代特征的大缸,初步判断这些铜钱应该是金代埋下的。
当晚5时30分许,装有铜钱的大缸被整体缠上麻绳运到本溪博物馆,把馆里准备推送用的小车和垫着的轮胎都给压坏了,初步估计在200公斤以上,铜钱数目也得有数千枚。
梁志龙告诉记者,随后他们将对这缸铜钱进行清理,做进一步的考查,然后才能确认铜钱数目、重量、来历、年代等具体情况。
据了解,这还是本溪地区第一次一次性出土这么大量且保存较完整的古钱币,对于研究宋、金关系,本溪乃至辽东地区经济状况,社会发展情况都有较大价值,“最起码说明当时社会不稳定,要不然不会把这么多铜钱埋到地下。”
梁志龙还介绍,就在距离铜钱出土不远的本钢胸科医院院里,曾经出土过金代黑釉褐斑葫芦瓶,“档次也很高,再加上这次的大量铜钱,足以对这一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做出勾勒。”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本稿图片均由林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