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报道:深圳月度新房价格环比六连跌 3月成交均价为54730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4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1.深圳月度新房价格环比六连跌,3月成交均价54730元/㎡据新华社电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4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市新房

1.深圳月度新房价格环比六连跌,3月成交均价54730元/㎡

据新华社电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4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市新房成交803套,成交均价为54730元/平方米,环比2月均下滑0.1%。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近期批推售增多,预计未来成交量将有所提升,但价格水平仍会保持稳定。

据统计,深圳3月全市新房成交803套,环比下滑0.1%,同比减少82.0%;成交面积80302平方米,环比下滑1.89%,同比减少82.7%;成交均价为54730元/平方米,环比下滑0.1%,呈现平稳态势。

3月全市二手房共成交5510套,环比增加109.6%,同比减少73.1%;成交面积477552平方米,环比增加97.3%,同比减少74.4%。

自去年10月深圳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全市楼市成交量价持续处于向下趋势。3月新房成交803套,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位;月度新房均价连续六个月出现环比下跌。

2.新进展!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线前前区间双线贯通预计2019年运营

南都讯记者张艳丽地铁5号线南延线又有新进展。4月1日上午11:30分,随着“雄风一号”盾构机刀盘缓缓旋转破壁而出,5号线南延线前湾公园站~前湾站区间顺利实现双线贯通。今年年底,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线桂湾站、前湾站、前湾公园站及对应区间隧道土建工程将可完成施工,预计2019年底实现开通运营。

前湾公园站~前湾站区间隧道左线全长673.6244米,右线全长676.427米,由于线路原始地貌为海冲积平原,底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可塑状及硬塑性状砂质粘性土,覆土最薄约12米,最厚达到21米,盾构施工难度大。

前前区间左线盾构于2017年1月6日始发,历时84天顺利实现贯通目标。前前区间右线盾构已于2016年8月28日实现贯通。前海片区首个地铁区间盾构隧道顺利实现双线贯通,为前海片区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提供了参照。

地铁5号线南延线工程由中国电建负责承建,工程于2015年开工建设,线路从既有地铁5号线终点站前海湾站向南延伸,至2号线赤湾站为止,南北向连通前海蛇口片区。

“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共设有7座车站,其中有3座换乘站,可以和地铁2、9、15号线换乘,还可以无缝接驳深惠城际铁路,建成后将改善前海蛇口片区轨道交通服务。”深圳地铁集团建设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3.在深圳以公司名义买房,这些坑你都知道吗?

企业买房

释义:只要在中国内地注册以及境外公司在境内登记或者备案的分支机构,按照目前政策可不受限制购入房产,包括住宅、写字楼、商铺、厂房、酒店等。一些没有购房资格的购房者或投资客,会通过公司企业名义达到买房目的。

缘由:前几天北京出台最严商住公寓限购政策:新建商住只能卖给企业,二手交易也只能出售给企业或者有房票的个人。同时,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个人购房贷款。随后,广州也跟进限制商业公寓,规定不得销售给个人,并停批商业公寓项目;商服类最小分割单位为300平米。

因此最近深圳一度传言也或将跟进,暂且不论深圳会否跟进限制,今天楼校长就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企业买房~

PartⅠ 

深圳情况

在科普之前,楼校长先给大家说说深圳的情况。

虽然现在深圳还未限制商住公寓交易,但有一类房产明确只能以企业名义购买,那就是工改工公寓。

这类型公寓购买者一般都是投资客,因此不适合自住。常见套路是花2000-3000元代办公司购买。后期公寓转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司股权变更,交易简单费用少些;二是公司对公司转让房产,5年后转让税费约需20%,具体得看当时政策。

以下是楼校长整理的深圳部分在售工改工公寓:

(仅供参考, 如有错漏欢迎补充)

其中光明的奥园峯荟就是近期炒得很火的68万/套精装房,总价听起来就很诱人。这类型公寓能吸引到购房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便宜,一般工改工公寓都会比正常住宅便宜20-50%。

那么以公司名义购买可行吗,有何风险?且看下面楼校长的详细科普。

Part Ⅱ

四种情况

个人购房要受限购政策限制,而公司购房则不在此列。所以有些有购房意愿但又没有购房资格的买房人开始采用“以公司名义”个人买房。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

公司因经营需要添置固定资产;

2

某些人为规避法律政策规定以公司名义购置房产居住用;

3

房产投资人以公司名义购置房产投资用

4

部分公寓类型只能用企业名义购买,如工改工公寓

Part Ⅲ

六大特点

① 只有境内注册的公司才能买住宅

企业(公司)分为注册在境内的公司以及注册在境外的公司,注册在境内的公司购买房屋类型和套数不受限制,注册在境外的公司不能购买住宅,如果有办事处,可以办事处的名义购买一套非住宅。

② 不能商业贷款

公司购买不能商业贷款,只能全款买房,待产证出具后办理持证抵押,做企业经营贷款。年限与利率都有别于商业贷款,一般无法享受优惠。但目前深圳大多新房(住宅或者商务公寓)以公司名义购买可贷款,首付5成,利率一般上浮10%,年限10年。

③ 税费较高

公司买房缴税的大额税种就是3%的契税,其余手续费等都不高,但是有一点区别于个人购买的是:房产税,按照买入价格*1.2%*0.8*年限(每年要缴纳,如果不缴纳,则卖出时会被要求一次性缴纳)

④ 可通过股权转让交易

公司产权的房屋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进行转让,不需要经过交易中心,但是这种只是变更股权及实际控制人,最适合做这种交易的是公司名下无其他不动产以及资产,否则不现实。

⑤ 变更个人名下只能通过正常买卖

公司产权的房屋要想变更为个人名下必须要通过买卖,从交易中心进行产权变更登记。

⑥ 处置资产需通过股东同意

以公司名义购置的房地产作为公司资产,为所有公司股东共同共用,在处置资产时需要经过所有股东同意及授权或取得董事会决议方可处理。

Part Ⅳ

资料与流程

以公司名义购房,所需资料和程序都相对个人购房要繁琐一点。

相关资料: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公司公章、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委托书、受托人身份证。

流程事项:如果购房人是公司法定代表人,那么签署购房合同时,本人的行为即可代表公司。但如果购房人不是公司法人,是作为授权代表来签署购房合同的,务必准备好全套的公司授权手续,其中要特别注意授权文件中的授权权限及受托期限,确认自身具备签约权限,而且合同中要加盖公司公章。

其余流程跟个人购房一样。

Part Ⅴ

所需税费

跟个人购房相比,公司名义购买税费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每年缴纳房产税。按照买入价格*1.2%*0.8*年限(每年要缴纳,如果不缴纳,则卖出时会被要求一次性缴纳)。以下为具体税费:

① 契税

不管你是最老的房子,很便宜的房子,或者是豪宅,一律按3%的契税征收。印花税是登记价的千分之0.5,交易费是3块钱,除了契税按3%征收,其他跟个人的购入房产没有太大的区别。

② 持有税

公司持有房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出租盈利的话按照租赁所的一些税费,租赁费和管理费的每个月租金的10.22,每个月都要交纳。空置的房产目前要交一个房产税的,登记价是100×7%×1.2%÷12个月,一般来说一年的房产税是登记价的0.84%。

③ 土地增值税

转让(公司名下的房产卖出)房产就要交比个人持有房产多一个土地增值税,比如100万买来的房子卖到200万,他要交差价的30—60%的土地增值税,其他的跟个人差不多。

买卖涉及到的详细税率和征收标准如下:

Part Ⅵ

弊处和风险

以公司名义购房虽可规避限购的规定,房子属于公司资产还可以冲抵一部分费用,合理的操作方式能够避开税费成,比如以股权转让方式过户。但仍有不少弊处和风险:

① 对公司资质有要求

即使“以公司名义”购房,对公司的具体资质也有所要求,例如企业存续时间,例如企业的纳税状况等,如果没有存续足够时间还是不能在本地购置房产。

② 转为个人还需有购房资格

企业购置房产,房屋所有权属于企业,属于法人财产,自然人如取得该处房屋所有权还需有购房资格,除非永远属于法人所有。

③ 产权转让程序繁琐

企业购房进行产权转让时程序繁琐,不仅要履行房屋行政管理部门的转让手续外,还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法定程序的履行,该处房产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先行公司法的框架下,处理公司重大固定资产要经过股东会通过,可能要进行资产评估等,总之在公司内部要运行一定周期。

④ 出售限制多

公司名下的房子想要出售,必须满足两个硬性条件:公司没有债务并且缴完了应缴的税。

与一般的商品房有所不同,公司名下的房子在出售前需要结清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而且这两个税要求公司每年都要缴,还是自行申报。万一碰到不明真相的糊涂老板,从买房之后从未缴纳过房产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再卖时,不仅要补税还要交纳违约金,都结清了,此房才能上市交易。

⑤ 交易成本过高

公司转让房产要比自然人转让房产承担更多税费,除了既有的契税和印花税外,如果该处房产增值还有缴纳溢价部分的增值税,税赋很高。除了以上费用外,还要缴纳企业其他别的方面的税费,要比自然人交易房产承担更多更大的税费,交易成本会非常高。

⑥ 企业有债务则面临冻结风险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对外有债务,此笔房产交易款还有可能被债权人追索,严重的可能直接被冻结。

最后,楼校长需要提示的是,投资需谨慎,尤其是通过公司名义购买的方式更要注意风险。再者,从全国一线城市看商务公寓正在调控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从深圳看也在严打投机需求。因此最好权衡利弊,再决定行动与否。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