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白玉兰奖”获奖者送戏下乡!我们需要百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9  来源:东方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百姓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他们东方网4月9日消息:前一夜还沉浸在摘得“白玉兰”的喜悦之中,昨天早上8点,几位获奖者便

原标题:百姓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他们

东方网4月9日消息:前一夜还沉浸在摘得“白玉兰”的喜悦之中,昨天早上8点,几位获奖者便早早登上前往上海崇明的大巴,给基层观众送上热腾腾的演出。这场“玉兰芬芳映浦江———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崇明专场演出”集结京、昆、越、沪、淮、晋、绍、评、河北梆子以及秦腔等10个剧种的17位本届及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演员。

过江的路上,最疲惫的恐怕要数刚获特殊贡献奖的谢涛,一上车就抓紧时间“打个盹”。颁奖前一天,她从山西农村的演出中抽身赶到上海,连夜走台彩排,由于状态不佳推掉了不少采访。但有机会和上海的基层观众见面,她却不愿缺席:“几次来沪和上海都市的观众熟悉了,这次一定也能得到海岛观众的喜欢!”

确实,扩大地方戏的影响力,不仅要打入都市剧场,和高雅艺术打擂台,也要把眼光放在基层观众身上。虽然地域文化、剧种特色有差异,可通俗易懂、好听好唱,却是最受普通观众欢迎的地方戏“共性”。所以,和谢涛一样,带着地方戏推广使命的还有刚刚获得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的秦腔演员李小雄和河北梆子演员王洪玲等人。王洪玲很珍惜这次演出机会,她专门选了传统戏《王宝钏》中《金牌调来银牌宣》这一喜庆团圆的唱段,其中的高腔特别能体现梆子戏高亢不失圆润的特点。在她看来,送戏下基层也有另一重使命:“生活才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关注基层,才知道老百姓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形式大于内容的戏曲是无法吸引观众的。”

戏曲演员们精心的准备充满期待,崇明的观众也用热情回应着。距离演出还有一小时,崇明区文化馆风瀛洲剧场就为迫不及待的观众敞开大门,不一会的功夫,座位就被占满。没想到观众的准备很充分,搬着塑料小板凳坐在了过道中。

当地观众最熟悉的“非遗”崇明山歌《潮水娘娘》暖场一结束,评剧演员咸红杰便用质朴浓烈的现代戏《紫花丁》唱段和新观众打了个招呼。作为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弟子,她所在的沧州小凤霞评剧团是一家基层民营剧团,以“专为百姓唱大戏”在京津冀的乡村舞台闯出一条路。而这部根据模范周汝珍真人真事改编的《紫花丁》,近年更是成为他们乡村演出菜单上的“硬菜”。2015年该剧首演至今,已下基层演出400余场,巡演行程1万余公里,观众达60万人次。也正因如此,咸红杰和她的《紫花丁》剧组在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中获颁集体奖。

演出中,不仅全国多个地方戏陆续登场,上海本地观众所熟悉的艺术家也参与其中。江南的吴侬软语让百姓倍感亲切,总能博得满堂喝彩。基层观众的热情,也给习惯了都市剧场氛围的演员一种别样的体验和鼓舞。“过去有些人认为基层百姓收入偏低,走入剧场的意愿不高,把走基层看作是拓展市场的‘无奈之举’,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戏曲人意识到,不仅是基层的百姓需要我们,其实我们更需要他们。”说这话的是上海淮剧团演员梁伟平。如今他走入社区演出、参与敬老活动每年不下200场。越是深入其中,他越是感到:“只有主动走入社区高校,接触普通观众,才能让戏曲口口相传,使传统艺术一代代地传下去。”

据悉,2015年起,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每年都组织一批获奖的中青年戏剧家深入基层演出,已先后到宝山、奉贤、金山等区开展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崇明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崇明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