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草原群英·回望70年】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4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核心提示:1964年5月,爆破班长王杰(后左一)和战友的合影(资料图片)王杰牺牲后,各地掀起了向王杰学习的热潮(资料图片)提起王杰,很多年轻

1964年5月,爆破班长王杰(后左一)和战友的合影(资料图片)

王杰牺牲后,各地掀起了向王杰学习的热潮(资料图片)

提起王杰,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觉得非常陌生,而在上世纪60年代,王杰是和雷锋齐名的英雄。1965年,王杰毅然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他的名字随即响彻神州大地,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王杰用生命谱写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影响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牺牲时年仅23岁

1942年10月,王杰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崮村(现为金乡镇王杰村),从小被过继给伯父王廉堂为子。1958年,王儒堂支边来到内蒙古阿荣旗,全家也随之从山东金乡迁至边疆小镇那吉屯。

王杰从小就很崇拜英雄,喜欢听刘胡兰、邱少云的故事。他曾经说:“入伍是我的第一志愿,我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1961年8月,王杰如愿以偿,成为某装甲师工兵营一名工兵战士。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1965年初夏,根据驻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现邳州市运河镇)人武部的请求,王杰所在的工兵营一连派班长王杰担任民兵地雷爆破训练的教员。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王杰的英雄壮举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在张楼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留下10多万字革命日记

有关同志在整理王杰的遗物时,发现了10多万字的革命日记。王杰的日记本上贴着黄继光的画像,还抄录有对黄继光英勇献身壮举的一段颂歌。

1963年4月5日,王杰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活在世界上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要像黄继光、董存瑞、雷锋那样,把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献给人民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死要死得有价值,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1965年5月1日,他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在沂蒙山地区施工时,山洪卷走了物资,他第一个奔上去抢救;爬险路、钻山洞,他不畏艰险,争当先锋;施工爆破,他总是冒着风险抢先装药、放炮,有时出现哑炮,他争着冲上前去排除。

英雄的名字响彻神州

1965年11月9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发了王杰的日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德。《解放军报》还在头版发表了《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学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从雷锋到王杰》4篇社论,并且用12个头版头条、21个整版的规模刊发了王杰事迹、王杰日记、王杰诗歌以及全军指战员学习王杰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仅1965年第四季度,全国各大报刊电台发表播出与王杰有关的报道就多达1300多篇。

王杰牺牲后,部队党委根据他的遗愿,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王杰的事迹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赞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高度评价王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1965年11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看完王杰的日记后,还亲笔录下王杰写的一首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为了怀念英雄,王杰的第二故乡阿荣旗于2002年建成了王杰广场,国家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亲笔为王杰广场题名;2004年,王杰纪念馆在阿荣旗落成,并且成为呼伦贝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3万多人前来参观。2005年,在王杰牺牲40周年纪念日之际,王杰当年的未婚妻来到纪念馆献了23朵玫瑰花,并且把自己保存了40多年的遗物捐给了纪念馆。

文/甘峰岭吴 杰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