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建成10万人全球顶尖专家数据库
东方网4月16日消息:10万名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来自300多个细分领域。记者昨天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获悉,一张全面了解全球顶尖人才的大数据网络———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这份数据库目前整合了3.9万名全球顶尖专家、1.4万名华人顶尖专家和5万名本市科技专家,入选专家在各自领域中的排名均为前千分之一。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关键在人才,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怎么吸引人,以及人才“30条”的落地,都离不开科学的人才数据库。据悉,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开始内部试运行,将于今年6月正式上线。
大数据如何识别“最顶尖”
平台中网罗的10万名最顶尖专家是怎么来的?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谭瑞琮告诉记者,他们是从全球顶级期刊的300万条外文文献数据中提取出来的。
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爱思唯尓”,有一套名为FWCI的综合性评价人才指数,即通过发表文章数、引用因子、专利数、成果数、任职岗位和合作网络等多个维度来定位人才。谭瑞琮说:“多维度立体化地勾画一位专家的特征,如同画出了他的科研指纹。”
去年年底开始,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从爱思唯尓旗下300多种全球顶级期刊的300多万条文献数据中,提取十几万名研究者数据,并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的4万多名专家数据进行清洗重排,梳理出10.2万名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
通过演示记者看到,在数据库中输入专家姓名,就能查看到这位专家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当前服务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科研产出以及参与的活动和会议记录等。
挖出科研界的“扫地僧”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核心区域,正汇聚起一批世界级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和科研机构,创新机遇闪现的同时,也面临大量人才缺口。
上海光源束流检测与控制技术部副主任冷用斌说,以前实验室招人往往是先引进一位顶尖人才,再由这个人推荐一批同领域的人才,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招聘来的人多数来自同一家机构、甚至同一个实验室,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味道。
不久前,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通过《自然》《科学》等国际期刊,向全球广发“英雄令”,这固然能让很多人看到招聘信息,但也很难解决精准定位的问题。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唐宏也道出了招人的苦恼:眼下,所里规划了三个面向未来的前沿领域,需要引进若干名专家,但即使把所有申请者的简历全部筛查一遍,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更何况,仅凭简历,很难判断到底谁更适合哪个岗位。
这些科研机构招聘难的问题,有望通过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得以部分解决———把几位应聘者输入数据库,平台就能以多维度图表的形式展现他们的科研足迹,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有些人虽然名不见经传,数据表现则非常抢眼,堪称科研界的“扫地僧”;有些人虽然名气很响,可数据显示他们有些“言过其实”。
匹配上海需求,建百万级人才库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明华表示,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应该是立体的,不仅要汇聚一批全球顶尖人才,还要有一批具备潜力的年轻人。比如,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就急需一批工程类技术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许从没发表过什么有影响的论文。
为应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谭瑞琮表示,今后,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
台将更加重视收集论文之外的其他数据,如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任职、国际标准制定与参与等,以形成更好的人才识别机制。
同时在学科分类上,这一人才数据库将为上海的重点发展领域专设人才池。未来,人才库中的数量将扩展至数百万人,覆盖全球科技领域前5%-10%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