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郑盈盈 王琼琼 顾玉勤)4月15日,我省进入汛期。各地的防汛准备做好了吗?
去年汛期,各地严阵以待的防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在太湖高水位和台风的双重影响下,全省上下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水利建设成果,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防汛防台硬仗。
但也不得不说,成绩的背后不乏险情,尤其是面对超标准洪水时的明显短板不容忽视。去冬今春,我省大力补短板,一方面水利建设大干快上,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努力做足“最好的准备”。
补齐短板
让“险处”不再险
这两天,海盐县澉南村83岁的老水利蔡来根一有空就到长山河入海口段走走。“看着那抽干了的河床上,有挥舞着长臂的挖掘机和忙忙碌碌的工人,我就高兴。”老蔡说。
回忆起去年防御太湖高水位时的场景,老蔡至今仍有些后怕。“就是在这里,河道巡查员们昼夜巡查。”老蔡指着不远处的工地说。
顺着老蔡手指的方向看去,那就是老闸站的位置。如今老长山闸已经不复存在,远处一座新闸站的雏形已清晰可见。
“老长山闸去年立了功。”长山闸管理所副所长姜建军说,2016年全年放水142天,累计排放水量12.75亿立方米,相当于约120个西湖的水量。但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长山闸已经运行几十年,超负荷泄洪的风险可想而知。
为此,去年11月初长山闸原拆原建工程开工建设,今年主汛期前将恢复应急排涝能力。
除了长山闸,目前,南排工程南台头闸大修已经基本完成,盐官上河闸大修已经开工,盐官下河站闸枢纽大修项建书已经报批。
今年一季度,全省完成水利投资111.3亿元,同比增加14%,其中“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完成投资51.8亿元;截至3月底,水毁工程已完成2883处修复任务。
创新制度
转移群众不再难
“过去防汛防台,别的我都不愁,就担心群众不听劝,面临险情不肯搬。”苍南县马站镇西边村支书章圣贝说。
如今,章圣贝再也不用为此担心了。去年12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作出关于自然灾害应急避险中人员强制转移的决定,对自然灾害应急避险中人员强制转移作出了专门规定。
今年,省防指还编制印发了《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管理实施细则》,梳理、修订、完善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编制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控制运用计划、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方案,并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根据省防指要求,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衢州组织编制了《衢州市城区防涝工作预案》、《衢州市江山港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湖州市修编了《湖州中心城区重大洪涝台灾害人员转移预案》;绍兴市组织修编了《绍兴市防台风应急预案》……
为了让避灾安置场所“有热水喝,有热饭吃,待得牢、住得下”,省民政厅还出台了《避灾安置场所规划管理使用标准(试行)》、《避灾安置场所内救灾物资储备标准(试行)》,为进一步规范避灾安置场所管理使用及救灾物资储备提供了规范化依据。
健全体系
防汛信息“一图打尽”
今年以来我省水利部门不遗余力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尤其是,各地正加紧绘制防汛防台形势图,做到每个村的防汛信息“一图打尽”。早在1月25日,省防指办就印发了《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编制导则》,要求全省每个村(社区)都要有自己的防汛防台形势图。
“防汛防台形势图要注明危险区域在哪里、哪些人员需要转移、转移路线怎么走、转移安置到哪里、由谁来负责转移。”省防指有关负责人说,这张图应该贴在村口,让村民知道灾情来了该到哪里避灾;还要“印”在村干部心头,灾情来了,知道该往哪里转移群众。
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30802个村(社区)各类网格及其责任人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已完成29443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完成率达95%。
各地编制形势图采集的数据还需同步录入“浙江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与管理信息平台”。依托平台,全省109个县(市、区)(含功能区)、1399个乡(镇、街道)防汛防台行政责任人、30799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成员、各类网格及其责任人、危险区(点)及人员转移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从而建立了全省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网格数据库。
针对去年以来市、县、乡、村集中换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我省及时调整充实防汛责任人,并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目前,17.8万名各类防汛责任人已经落实,并制定了2万多人次的培训计划,目前已完成70多班次8000余人次的防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