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重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三峡库区化肥农药实现“双减”

   2017-04-16 重庆新闻网2040
核心提示:记者日前从市农委获悉,我市以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核心,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消纳路径,开展环库生态农业带建设和面源污

记者日前从市农委获悉,我市以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核心,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消纳路径,开展环库生态农业带建设和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创新“三带四链五网”循环农业阻控模式,三峡库区化肥农药用量实现“双减”。

“三带”,即环库柑橘屏障带、上百公里消落区耐水淹牧草示范带、163万亩水域区天然渔场这三条特色产业带。同时,配套建设生态缓冲沟、沉沙凼、缓冲堰塘和果园沼液肥水一体灌溉系统等两项拦截阻控工程,形成五层面源污染拦截网。

针对传统“畜—沼—果”未形成闭合循环链、沼液灌溉管道产气爆管等问题,我市运用橘渣有机肥及其制备工艺和沼液肥水一体管灌装备,通过橘渣饲料化、肥料化和沼液利用装备化,实现了“畜—沼—果—渣—饲”、“果—渣—肥”的内循环,并集成“畜—沼—果—草”“水循环”,形成四重交叉循环农业链。

“‘三带四链五网’模式,有效地将前端的废弃资源转化成橘渣饲料、有机肥料、沼液肥等,成为后端柑橘、牲畜生产的投入品,实现多层拦截、多重阻控,吃干榨尽废弃营养物。”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市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10万亩,产量280万吨,其中三峡库区面积占全市的96%,产量占97%。

以环库柑橘屏障带为载体,我市开展了化肥农药“双减”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太阳能杀虫灯、捕食螨、粘虫板、诱杀罐为主的生物物理防控综合技术,并建立了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库岸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减少。同时,通过消落区耐水淹牧草带过程阻控、水域区增殖放流末端生态治理,有效改善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峡库区化肥农药施用量持续降低,平均化肥用量由2008年的每公顷1000公斤降至2015年的320公斤,减幅达68.0%;农药用量由每公顷3.28公斤降至1.50公斤,减少54.3%。(记者 向婧)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