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湖南 » 正文

全球报道:【精准扶贫在三湘】一人务工 全家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6  来源:湖南在线
核心提示:2016年11月22日,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杏花村,村民储永胜在养鸽。两年前,他在外地打工时发现肉鸽市场前景好,毅然返乡用打工

2016年11月22日,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杏花村,村民储永胜在养鸽。两年前,他在外地打工时发现肉鸽市场前景好,毅然返乡用打工赚的钱创业养鸽。目前,他饲养的肉鸽有2000余对,年收入近5万元。

刘强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刘勇

从全省整体来看,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其家庭年收入的构成中,长期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湖南有120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月均收入3596元。可见,对于有劳动力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务输出是增收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最近,记者在扶贫攻坚一线采访获得的信息也表明,贫困农户只要有一人外出务工,一般情况下就能实现全家脱贫。花垣县双龙镇双龙村贫困村民施金银的儿子,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去年到北京打工,年收入达到4.8万元,折算下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轻轻松松“跃过”贫困线。

在推动贫困劳动人口转移就业的过程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摸索出劳务协作脱贫模式,让贫困农村家庭最宝贵的资源最顺畅地发挥应有效益,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赞扬,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推广。

“模糊”流动变为“心中有数”

按照中央部署,从2016年3月开始,我省自治州作为劳务输出地,广东4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省内长株潭3市以及州内、县内企业作为劳务输入地,在省际、市州际、州内、县内四个层面开展劳务协作脱贫试点。

精准识别劳务输出扶贫对象,是开展劳务协作脱贫的基础。以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流动情况基本上是“模糊”的,相关信息没有系统掌握,开展帮扶难以有的放矢。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自治州在全州各级抽调1.2万余名工作人员,花费两个月时间,对所有转移就业对象进行入户摸底核查,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逐一摸底核实贫困劳动力个人信息、就业去向、就业意愿、劳务收入等相关情况。汇总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34.08万人,其中未实现转移就业的13.21万人。

在此基础上,自治州建立了州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县市、乡镇、村(社区)分级细化,实行动态管理。村(社区)信息联络员定期收集本辖区劳动力资源就业失业变化信息,填写劳动力资源信息个人采集表和退出人员信息花名册,逐级上报,综合分析。由此,全州贫困劳动力的“模糊”流动变成了“心中有数”。

完全自发输出变为全程跟踪服务

摸清底数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自治州将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库与广东4市、省内长株潭3市和州内县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进行全面对接,形成劳务输出对接信息管理系统,为输出地、输入地开展劳务协作提供精准对接平台。

同时,扶贫部门会同人社等部门,出台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激励政策。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多的企业授予“精准扶贫模范单位”称号,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人均1000元的岗位补贴。对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按省外、省内、州内分别给予一次性路费补助。

与自治州开展劳务协作扶贫的省内外单位,纷纷组织企业到龙山、花垣、吉首等地开展专场招聘会,大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工作”,顺利踏上外出务工之旅。

为实现无缝对接,自治州积极与广东4市、长株潭3市等定期开展协作。定期沟通会商,定期交换信息。每月15日前,自治州负责做好贫困劳动力和岗位的初步对接工作,每月末组织符合要求的贫困劳动力和意向企业远程见面。

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长沙等地,自治州还设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安排专职工作人员,通过驻点包片的方式,核实比对贫困劳动力务工信息、搜集优质岗位信息、开展转岗稳岗及劳动维权等服务。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劳动力靠亲友介绍、“带路”,完全自发输出,如今在自治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享有全程跟踪服务。

体能型输出逐渐向技能型输出转变

劳务协作扶贫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经济转型阶段,技能弱的务工人员很容易被“挤出”。针对这种现象,自治州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促体能型输出逐渐向技能型输出转变。

通过整合扶贫、农业、移民、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和资源,自治州目前已在湘西职院和8个县市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班,每期可培训1000人左右,使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

按照“市场有订单、人员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买单”的要求,自治州实现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全覆盖。推动品牌培训,着力打造“湘西焊工”“湘西电工”“湘西缝纫工”“湘西育婴师”“湘西家政”等劳务品牌。

湘西职院与6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两后生”(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学业的学生)培训。州里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实行免费政策,每年还补贴生活费2500元。

动员全州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千企联村”行动。结合企业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与民营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企业职工岗前技能培训,由企业落实培训师资和培训耗材,探索出一条“边培训、边取得报酬”的路子。

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自治州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培训基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充电”。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