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6日讯(海都记者 余少林 通讯员黄焕)近日,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张端彬先生在长乐发现了一块民国时期(1926年)的公路界碑。在张端彬先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长乐市吴航街道十洋社区府埕巷,看到当时长乐县公署立的公路界碑及行文碑。行文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辨,记述了当年长乐人民与洋教士论争的历史。
这两块碑石就铺在府埕溪上,行文碑记载的是,清末民初时,一些外国传教士在长乐城区府埕溪附近建立宗教性的圣教医院。建设期间,医院存在严重占地问题,侵犯了周边村民的利益。受侵害的村民周恰恰毅然向当时的长乐县公署写了一封状纸,此事很快得到了知事陈世彬的审理。在村民们的积极努力下,县公署判处村民胜诉,并宣布以府埕溪为界,东面属于圣教医院,西面属于村民。为此,县公署专门将官方判决内容刻成石碑立在府埕溪上的桥边,这就是涉及涉事双方边界的“公路界碑”。
张端彬先生说,在民国那样一个特殊时期,国人跟洋人打官司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这场官司的胜诉是值得后人铭记和自豪的。
据了解,圣教医院是由美国公理会派传教士惠灵谷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长乐城关府埕顶筹建的医疗机构,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医院在1912年正式开业,为长乐第一家西医医院。1951年10月,该医院被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