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凹式绿地能够过滤、净化、下渗雨水。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海奎)雨水被收集起来,晴天时用来浇灌草地和洗车;原来逢大雨必涝的村庄,经过海绵改造后,平安度过了一个个暴雨天;初期雨水经过层层过滤后,汇入了风光优美的人工湖……近年来,厦门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海绵城市试点区内,接近一半的建设项目已经完工,展现出良好的生态环保效果。
记者昨日从市海绵办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厦门海沧马銮湾片区、翔安新城片区这两大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内,共完成建设项目63个,在建项目69个;共有7个排水流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19个排水流域正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工总面积为9.88平方公里,在建面积为26.09平方公里。此外,在试点片区以外,厦门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提升等,积极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
案例1
停车场改造后大大节水
去年12月,海沧一家公司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对停车场进行了改造,工程内容包括生态停车场、下凹式绿地、PE储水模块、垂直绿化、人工湖水质监测等。今年2月左右,改造完成后,初期雨水经过植物的净化后,减少了污染,同时,雨水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和储存,晴天时,就能用来浇灌草地和洗车,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案例2
“易涝点”不惧台风暴雨
位于海沧海新路东侧的惠佐村处于低洼地带,且下游明渠排水不畅,曾经是一个易涝点。有关部门对村庄上游及周边工业地块、道路进行海绵改造,建设开口路缘石、下凹式绿地等,将雨水净化下渗,实现了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相当于减少了源头排放,同时,新建雨水泵房,解决了雨水大排放的问题。
去年9月的“莫兰蒂”、今年的几次大暴雨,惠佐村都经受住了考验。
案例3
昔日臭水塘如今碧波荡漾
走进翔安洋唐居住区的鼓锣公园,微风拂过,碧波荡漾,水边,美人蕉绚丽多彩,引来蝴蝶翩飞。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臭水塘,成为污水和垃圾的汇集地。海绵城市改造,把这个水塘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海绵体”。通过设置线条型的湿地公园、顶管等引流措施,打通水路通道,将零散的建筑小区地块、市政道路与末端公园地块串联成一个整体,鼓锣公园就能够对整个片区的雨水起到净化、收集、储存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鼓锣公园内还建成了一座中水处理站,负责收集、处理整个片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通过泵站,可以补充到上游浇灌绿化带,多余部分的水,还可以顺着地势自然流入鼓锣公园,实现水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