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區,距離文藝復興中心佛羅倫斯僅25公里,有一座僅有20萬人的衛星城—普拉托(Prato).這裡曾是義大利的傳統紡織名城,也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一度衰落。 中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個情況,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靠著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製造讓這裡的服裝業煥發了新生。
據統計,1989年以前,在普拉托的中國人只有38人。 如今,保守估計至少有6萬名中國人。
今天的普拉托已是歐洲華人移民最密集、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 根據普拉托官方統計,普拉托移民企業截至2016年底發展到8879家,其中華人企業為5676家,大都從事紡織品製造銷售和原料供應。
熟悉的溫州話
走進普拉托,經常會搞不清究竟是在義大利還是中國。 當公車駛出舊城牆外,你會發現,昔日的意式林蔭大道,早已變成了繁華唐人街,恍惚之中仿佛穿越到國內。
這裡有中國餐館、理髮店、學校、旅行社,甚至婚慶一條街,華人把國內的生活幾乎100%複製到了這裡,桑拿城、KTV,人們在公園裡下棋、打牌、跳廣場舞。
事實上,當地幾乎所有的工廠、商店和酒店,都由中國人在運作。 有人開玩笑說,在普拉托,你坐上公共汽車後會發現,除了司機是義大利人,乘客都是中國人。 一些中國方言比如溫州話,更是成為了普拉托華人的常用方言。
在NHK紀錄片《義大利品牌中國人造》中,片子開頭就展現了普拉托的一條街道,街上到處是中文牌匾。 工廠裡,中國工人在縫紉機方陣中忙碌,產品掛上「Made in Italy」的標籤。 歐洲各地的服裝銷售商蜂擁而至,有用卡車拉貨的大商人,也有用轎車後備箱拉貨的小商販。
在中國人到普拉托開工廠之前,當地的數千家義大利小服裝廠用義大利面料生產義大利製造的品牌服裝,當然,也會雇傭一些中國工人。 這些中國工人大多來自溫州。 他們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來到普拉托,通過在義大利人的紡織廠裡工作,迅速掌握了整個生產流程。
沒過多久,他們開起了自己的服裝廠。 和義大利人的工廠不一樣的是,他們不用義大利面料,而是從中國運來便宜的面料,大大降低了服裝生產的成本。 現在,普拉托服裝業有30%的用料以上來自中國。
短短十年,普拉托的華人服裝廠超過了義大利人開的服裝廠。 這些服裝廠利用看起來不太規範的出口管理,向中國出口數百萬件價格並不昂貴的義大利品牌服裝。
他們甚至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市場,打入歐洲服裝品牌,比如Primark、H&M和Topshop. 從普拉托華人工廠出來的服裝並不貴—2歐元的女式襯衣、12歐元的外套,利潤卻十分可觀。 當地服裝機構估計,該行業的年營業額達20億歐元,相當於該地區紡織業營業額的一半。
移民融合仍不易
華人給普拉托帶來的不僅有效率和繁榮,還有一些問題。 當地不少華人工廠會使用黑工,還存在走私、偷稅漏稅、勞動剝削和生產安全等問題。 當地官員表示,這類作坊許多隻運作短短兩年時間,然後關閉換個名字重新開張,以逃避稅務機關檢查。 另外,儘管警方可以勒令非法入境者在5天內離境,然而並沒有辦法確保。
除此之外,很多拿著三個月旅遊簽證的人到義大利一呆就是幾年,不賺到足夠多的錢不會走。 義大利人和華人融合因而愈發艱難。 義大利人天生的熱情、樂觀,並不被當地華人認可;而華人的勤勞拼搏、白手起家,也讓義大利人感到神秘又害怕,指責華人搶了他們的「飯碗」。
近幾年,隨著整治力度的加強、華人守法意識的改變、華人社團與義大利NGO組織的努力,以及當地政府出臺的政策,兩者的關係才有所緩和。 2016年2月,當地華人社團自發組織了「反對暴力」遊行,有將近2000名華人參與。 對此,普拉托副市長表示,很高興見到中國人第一次公開發聲。
重塑義大利製造
如今,在普拉托開服裝廠的中國人將目光放得更遠,儘管傳統的義大利製造不再具有成本優勢,但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義大利高級品牌的昂貴和優雅,仍然有很大的市場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