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好新闻永远在前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7  来源:宁夏新闻网
核心提示:“5·12汶川大地震”后奔赴灾区,嚼着泡面写出了讲述老百姓自救的稿子《我家的玉米发芽了》;2009年,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采写

“5·12汶川大地震”后奔赴灾区,嚼着泡面写出了讲述老百姓自救的稿子《我家的玉米发芽了》;2009年,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采写了十多篇有关西藏人文风情的稿件……

他希望成为一名记录者、守望者,记天下风云、人间冷暖、天地浩气,守世事冷暖、人间真情、公平正义。他就是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采编中心主任朱磊。

朱磊的记者生涯起步于祖国的一个多事之秋。2008年,我国南方发生特大暴雪灾害,朱磊前往安徽省部分国道、高速,冒着滴水成冰的低温,采写了《风雪中那闪亮的“路标”》,宣传交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反响。

“当时国道、高速均堵车严重,因为当天晚上要交稿,我索性就在车上用电脑写稿,路途中看到一些感人的场景,再下车采访。”朱磊回忆道。一边写一边采,车子一路走走停停,在经历了十几个小时后,他最终完成了这篇3000字的新闻稿件。

“只有在现场,才能心怀感动;只有在基层,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只有在一线,才能感恩人民。”朱磊说。

2008年,让整个中国悲恸的5·12汶川大地震降临。朱磊自告奋勇,和另外一位同事奔赴震区。到达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后,身上背的干粮根本吃不饱,只能去应急帐篷里找泡面吃。“灾区缺少热水,面泡不开就只能干吃。”干嚼着泡面、经历滑坡危险,在这样的困境下,朱磊采写了《我家的玉米发芽了》等稿件。这一年,朱磊发稿近200余篇,并获得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朱磊被调派到宁夏,成为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的一名记者。

脚下有多少泥土,新闻就有多少温度。走山路、进寒窑、坐上炕头拉家常,通过采集各个贫困村的故事,《闽宁聚力西海固》《宁夏:全力逆转荒漠化》等接地气、有温度的稿件相继问世。仅2013年,朱磊个人发稿高达152篇。

为推进融媒体建设,2016年,朱磊糅合人民日报、人民网的采编力量,出台了采编中心工作条例,形成采编例会制度和简报公示制度。朱磊告诉记者,媒体融合是媒体的大势所趋,融媒体发展到今天,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掌握更多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闻作品的创作,新闻人也要与时俱进。

“虽然我已经是一名新闻战线的‘老兵’了,但我对新闻的热情丝毫未减。好新闻永远在前方,我会一直在路上。”朱磊笑着说。(记者 姜 璐)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