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至10万年前,“许昌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人类文明进步新时期;1700多年过去了,“三国”在这里并未走远。
今天,河南历史文化名城许昌,正在书写新的辉煌:
“许昌制造”特色鲜明——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出“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许昌成绩”名列前茅——“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1位;
“许昌产业”生机盎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和发制品生产基地。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曹魏故都,触摸昨天的许昌,惊艳她在历史岁月积淀中的熠熠生辉;观察今天的许昌,感受她民营经济生龙活虎的发展态势;把脉明天的许昌,期冀她在“决胜全面小康”中能再谱华章。
许昌水系景观
文化繁荣——“五都四乡”美名传
位于许昌县的毓秀台,绿意拥簇,高接云天。站在曹操当年留下的遗址上,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节日大典上,百官祭天祈祷的壮阔画面。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登春秋楼,领略关羽“坐怀不乱”“夜读春秋”的情操;进曹丞相府,感叹曹操求才、爱才、用才的宽广胸怀;踏灞陵桥,“身在曹营心在汉”“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历史典故扑面而来……
许昌是文化兴盛之地,素有“魏都、花都、钧都、药都、烟都”和“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蜡梅文化之乡、烟草文化之乡”的“五都四乡”之美誉。
厚重的是文化,“醉美”的是产业。禹州的钧瓷、医药,鄢陵的花木,襄城县的烟叶,每一项都是许昌人的骄傲。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流动的枣红如飞瀑,泛出的青点如星辰,隐现的暗色如远山……
如今,钧瓷技艺正成为百姓致富的源泉。烧瓷、卖瓷、运瓷,大街小巷处处都是瓷影。2016年,禹州市钧瓷年产值达24亿元。
禹州市神垕古镇管委会纪工委书记王洋介绍,投资5亿元的老街保护修复工程正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当地百姓会更加富足。
钧瓷尽美,中华医药亦称“国之精粹”。两者在禹州集于一身。
“医到禹州方为妙,药到禹州倍生香”。目前,禹州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草本中药材3.5万吨,年产值约7亿元。禹州市委书记王宏武说,3到5年的时间,禹州将成为全国中药材种植中心、贸易中心和区域加工制造中心。“我们计划形成百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那时候,‘中华药都’才名不虚传。”
“花都”鄢陵春意盎然。眼下是“走树”的好季节,花农孙志豪早上6点开始忙碌,下午2点多才吃上饭。“每天销售额都在2万多元。”
在鄢陵县,像孙志豪这样“以花为美、靠花吃饭”的农民遍地开花。目前全县有花木生产企业1147家,能生产2400多个品种,带动3800名花木经纪人、21万名群众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0元,年花木营销额59亿元。
“花农变成了‘花董事’,以花为业的人们挣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坐上了车子,也转换了脑子。”鄢陵县委书记宁伯伟说,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鄢陵正在努力探索一条绿色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