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聯準會(Fed)及各國央行確實對金價發揮影響力。(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在市場避險需求退潮下,金價近2周出現回檔震盪整理的走勢,在連3黑後,周五小幅反彈0.19%,報每盎司1268.3美元。金價在歷經2013年暴跌28%、2015年重摔10%後,近2年出現回神反彈,然而誰是主導金價漲跌的背後藏鏡人呢?專家發現,美國聯準會(Fed)及各國央行確實對金價發揮作用,跟金價連動的油價也參一腳,但影響金價的2大關鍵,其實是金礦商的採礦成本及投資人保值的意願。
SRSroccoREPORT網站日前報導,市場供需雖會影響短期金價走勢,但長期來看,幾乎不受影響。從兩大金礦商Barrick及Newmont的資料分析顯示,2000至2016年間,金礦業的產金成本始終比金價還低。換言之,各國央行在金價上揚時,雖然能控制別漲那麼多,但卻無法壓低金價,更別說跌破採礦成本。
攤開金價這16年的變化,在2000年時,金礦業的生產成本及市場價格幾乎相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金價就明顯高於成本。這反映出,金價從以往的原物料貴金屬買賣,轉而吹起「保值」風潮。
目前兩大金礦商的生產成本由2012年的1272美元(市價約1699美元)降至2016年的1113美元(市價約1251美元),主因是油價崩跌50%所導致。油價在2012年高點逾100美元,至2016年慘剩45美元,但不管油價如何崩跌,金價從不低於生產成本,先前黃金價格低迷時,不少分析師高喊可能會下探1千美元,顯然沒有考慮到產金的成本。
專家認為,目前金價雖仍受到油價左右,一旦石油產業崩潰,黃金就無可取代。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