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记者从太原市规划局了解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简称《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太原起步区作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的突破口,将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规划范围北起太原西南铁路环线南侧规划路,南至规划文源路,西起规划人民路,东至大西铁路、太原市界,规划范围总面积57.3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涉及发展定位等15项
太原起步区发展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示范先导区,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的产业新区。
起步区建设目标,到2020年,主要骨架路网和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太原都市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区域为真武路、同戈东路以东区域,以及大运路两侧。
与之前公示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现代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总体规划草案(2016-2030)》(简称《草案规划》)相比,《总体规划》细分为15项,内容也更加详实。除规划范围、期限、发展定位、规模、空间结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及市政工程规划等,新增产业空间结构、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指引、海绵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
形成一心、一轴、两带、多组团结构
《总体规划》中,空间布局将形成“一心、一轴、两带、多组团”的结构。“一心”:位于起步区中部潇河两岸的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形成集行政办公、商业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功能为一体的潇河产业园区公共服务主中心,服务于整个潇河产业园区。“一轴”:文源路产业发展轴,沿文源路形成的近远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轴。“两带”:潇河生态、公共服务带和北格——同戈站配套生活带。“多组团”:在潇河南、北两区布局的多个工业、物流仓储等产业组团及生活服务组团。与《草案规划》中的“一带、一心、两轴、多组团空间结构”在布局及内容方面都有所不同。
此外,新增的产业空间布局中,按照“产业组团——产业邻里单元”的结构模式,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对集中布局形成北格、张花、同戈站、辽西四个产业组团及多个产业邻里单元。产业邻里单元内部设置产业邻里中心。
7处居住区可住26万人
在居住用地规划中,区域内将形成北格、南格、赵家堡、同戈站、潇南、潇北、桃园堡等7处居住区,居住人口可达26万人。而且,在规划的7处居住区内,就近相对集中布局村庄安置区。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将按照“园区级—邻里级”进行二级配置。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布置在真武路东、姚村规划路北;在潇河南岸规划园区级商业商务中心;文化设施分布在潇河两岸;在园区中心内规划园区级体育设施。
规划建设中学7所,小学11所。保留已建成的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兴华职业技术学院等校区。在中心区等地段规划园区教育培训设施。
形成“两横一纵”快速路布局
在综合交通规划中,太原起步区将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公交以及轨道交通等构成。
其中,城市快速路为“两横一纵”,两横分别为小牛线和文源路;一纵为大运路。城市主干路为“四横四纵”,四横分别为北格街、姚村规划路、敦化街、紫林路;四纵分别为人民路、北格西路、真武路、太太路。城市次干路将结合快速路及主干路网走向及间距,合理布设次干网,总体呈方格网状。
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将形成“一横两纵”的交通布局。此外,在快速路地面辅道及主干路均规划公交专用道。规划共布置公交枢纽5个,公交首末站3处,公交停保场2处。
形成“风廊”“绿肺”生态安全格局
在位于规划范围北侧的太榆中心城区南生态隔离区和大西铁路东侧生态廊道,将形成太原都市区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风廊”“绿肺”。
太原起步区将形成“一廊、一心、四轴、多点、多绿径”绿地系统格局。其中,“一廊”:沿潇河及两侧公园绿地营造的潇河生态廊道;“一心”:结合公共服务中心营造的辐射全区的绿色景观核心;“四轴”:沿大运路、真武路北段—北格西路南段、小牛线和文源路四条道路形成的绿化景观轴;“多点”:均布于各片区公园绿地;“多绿径”:沿枫林渠、东干一支渠等河渠形成的带状绿地。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将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等新理念、新技术,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解作用,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打造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生态环保型产业园区。
本报记者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