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红旗村的红火日子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村见闻之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核心提示:“我13岁那年,做了阑尾炎手术,花了4000多元,当时父母每天的收入不超过30元,这笔钱几乎掏空了全家多年的积蓄。”提起以前的苦

“我13岁那年,做了阑尾炎手术,花了4000多元,当时父母每天的收入不超过30元,这笔钱几乎掏空了全家多年的积蓄。”提起以前的苦日子,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的村民拉巴顿珠仍然直皱眉头。但是在今天,他却再也不用为这4000多元发愁了,他说:“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简直是‘翻天覆地’,我们一家人住进了两层小楼,买了车,开了两家茶馆,4000多元不过是我现在几天的收入,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塔玛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与穷困伴随的,是环境脏乱差,家家户户都住着破旧的土坯房,村里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的思想也比较传统保守,全靠种田为生,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家里有人生场病,就足以让全家人揭不开锅。“种田为收入,养牛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现如今,这个曾经的穷村却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小康示范小区,绝大多数家庭都过上了像拉巴顿珠那样不愁吃穿、有事业有收入、有车有房的小康生活。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红火”二字。以拉巴顿珠一家为例,他自己在村里开了间茶馆,他妻子在西藏大学新校区打理另一家茶馆,两人靠自主经营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每年年底一家四口每人还能分到8000元的村集体经济分红和许多生活用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其实,塔玛村今天的红火背后,也经历过不少的迷茫与阵痛。

“拉萨市‘东延西扩、跨河发展’战略经过国务院批准后,拉萨东城新区建设开始启动,包括我们村全部5个村民小组在内的数千亩土地,都被划成了建设用地。”全国人大代表、塔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格桑卓嘎介绍说:“在当时,村民的思想都比较传统,失去土地后,很多村民好像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十分迷茫。”

为了让村民们失去土地后也能自食其力,不会因无度使用补偿款而“坐吃山空”,塔玛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召集村民开会,讨论补偿款的使用问题,并通过对村民们的反复劝说,最终决定把40%补偿款发给村民,留60%补偿款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就这样,塔玛村一方面充分利用拉萨市新城区建设的成果,一方面又根据计划建起了数码广场、农贸市场、花卉市场、酒店、写字楼、沿街商铺、运输队等业态丰富的集体经济项目,它们不但每年能给村里带来2000多万元的纯收入,而且成为了塔玛村城镇化发展的配套设施,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村里集体经济被盘活,村民获得的好处也越来越多,每家每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藏式小楼,永远告别了“一下雨就流泥”的人畜共住的土屋。

不光是住新房,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失地的村民们都在村集体经济中安置就业,全村青壮劳动力实现了零失业。“我自己在村运输队跑运输,老婆在《文成公主》实景演出剧那里工作,每月都有固定收入,年底一家人还有2万多元的村集体经济分红,算下来,一年纯收入十多万元呢。”索朗次仁说。

……

由失地的迷茫到积极融入城镇化的进程,塔玛村人付出了艰辛努力,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红火。现如今,条条宽阔整洁的大马路穿村而过,还通了公交车,村里和市区已经连成了一片,去趟八廓街,坐公交车只需十多分钟。而与出行条件一同变化的,还有村民的住宅、腰包和身份:现在,塔玛村80%的村民都有了城镇户籍,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

平措说:“在我们村,绝大多数村民都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看病能报销90%的费用,群众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孩子上学有‘三包’,寿星老人还有养老补贴,村委会旁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里人能享受到的社保福利,村民们都能享受。现在啊,我们就是城里人!”

塔玛村如今的变化,正像村民曾经梦想的那样:生活越来越好,配套设施越来越健全,走在村里就跟走在城里一样。尽管如此,勤奋踏实的塔玛人仍“不知足”——“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继续改变村子,在雪域高原续写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故事。”格桑卓嘎说。(记者 高玉洁 刘枫)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