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浙大120年丨浙大口述!做了一把量尺子的尺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6  来源:浙江在线
核心提示:浙江在线5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我国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第一份国产蛇毒血清……这些在国民

浙江在线5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我国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第一份国产蛇毒血清……这些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科研成果,都出自浙江大学。

浙大编纂的《浙大口述:回溯半个世纪前的科研往事》一书,以全国科学大会获奖的64项研究成果为主线,采访相关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或项目主要成员,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呈现,追述学科发展史。本书将于浙大120年校庆期间正式出版。记者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陆续刊发,与读者一道回望那些熠熠闪光的时刻。

获奖项目:(BZD-1型)20Hz-5000Hz定标用振动台;中频振动标准装置

采访整理 吴雅兰

通俗地讲,中频振动标准装置是一把“量尺子的尺子”,它能检测振动传感器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而对振动的监测在科学实验到经济生产的许多领域都尤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开始,浙大抽调精兵强将集中研究这把“尺子”,不仅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地震、电力、传感器等诸多领域,更使浙大在机械振动这一研究方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和优势。

这段历史中主要的人物童忠钫教授已于1993年逝世。他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55年起在浙大任教,曾任浙江大学机械系主任、浙江大学轻工学院副院长等。主要讲述者徐炳楠时为浙大机械系老师。

不低于美国国家标准局的标定精度

1969年的一天,学校在玉泉大操场后面的食堂里开动员大会,台上一直在讲要提高警惕,注意周边情况。突然来了一句:“请报到名字的同志到后台去,童忠钫、徐炳楠……”

徐炳楠一听就懵了,心想,我一个30多岁的普通青年老师,没干过什么呀,怎么就被“拎”出来了呢?到了后台的一个小房间,我们被告知要参加一个不公开的科研项目,研制我国第一套中频振动标准装置,而且可以不用参加学校的政治活动,专心做研究。

当时,美国国家标准局有一套标定精度。童忠钫就把不低于美国这套标定精度作为我们研制工作的目标,也就是说,不仅要填补国内空白,而且第一次做就要做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家商量:机械系老师负责做振动台本身的台体,主要是童忠钫和徐炳楠,电机系老师负责做配套使用的驱动电源部分,主要是童福尧和于胜麒,光仪系老师负责激光测振仪,主要是缪家鼎和卓永模,无线电系负责研制专用计算机以做数据分析,主要是顾伟康,加上负责加工的学校机械厂师傅,总共大约30人。任务安排好后,大家分头进行,做测试的时候再聚拢来。

教一最神秘的地方

上级要求“关起门”来集中做科研。可是,“关”起哪扇门呢?

机械系的大本营在玉泉的教一(第一教学楼),机械制造专业有一间实验室,里面摆放着几台从苏联、瑞士进口的高档精密仪器。除了实验员定期保养外,不做实验的时候,实验室都是空着的,可以直接借用。

童忠钫等人“入驻”了以后,就从早到晚地做研究,没有休息日了。课题组最主要的工作都是在这个“关起门来的实验室”完成的。

课题组老师们进进出出地忙活,可其他老师并不知道他们在里面做什么。这间实验室也就成了教一最神秘的地方。

除了实验设备外,其他的辅助设备都很简陋。在夏天近40度的高温下,实验室里只靠仅有的几台电扇在哗哗地使劲吹着散散暑气。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童忠钫和同事们每天要在实验室工作10多个小时,还时常加班加点忙到半夜,第二天一早在学校实验室里碰头,每个人都顶着大大的黑眼圈。

徐炳楠住学校的集体宿舍,童忠钫住在求是村。不管是什么时间,他们一想到实验方案某一个什么问题,就会马上赶到教一的那间实验室。所以很多时候,实验室的灯都亮着。

这个做不好是会坏大事的

童忠钫说,这个振动台很关键,“弄不好,是会坏大事的”。他提了两点,一是“精确”,二是“求是”。

对于精确,童忠钫有着非常高的目标要求。设计振动台的完美状态是要求杂波尽量趋于0。国家当时并没有标准。课题组提出的目标是小于1%。而从目前国际标准的状况来看,小于2%就足够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参数是无法精确计算的,为了得到这些参数,童忠钫都必先亲自从零开始做实验,改变一下参数,测试一下实验数据,再改变、再测试,直到达到最优参数,有时候一个参数的实验要持续数月,他都一丝不苟地坚持下来。

在振动台设计的关键技术设计中,因为当时没有计算工具及相关成熟的算法,全靠手工计算加实验验证,往往现在只要几分钟可以计算出来的东西,那是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计算和试验出来。没有捷径,就只有一次一次地计算、试验、再计算……

项目影响延续至今

整个项目从1969年一直持续到1975年。最终通过验收时,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这个项目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参与科研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很光荣。

徐炳楠说,当时做这项研究,我们是摒了一口气的。因为中频振动台不是世界上没有,而是其他国家有却不肯给我们。这也让我们知道,凡事得靠自己,先进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真的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课题组很团结,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奔着问题去想解决办法,从来不会埋怨谁。

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浙大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一声令下大家都聚拢来了,不然光是靠一个学科的老师是完成不了的。中频标准振动装置研制成功后,浙大团队又相继研发了低频、高频标准振动装置,而且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项研究成果分别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地震、电力、传感器生产厂家等几十家国家重要部门和单位,并一直沿用至今。

项目研究在长达数十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过程中,机械振动研究方向成为了浙大机械系很有特色的一个研究方向,并开设了诸如“机械振动理论”、“机械振动测试技术”、“随机振动”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同时设立了硕士点,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振动工程研究的优秀人才今天的浙大机械振动研究团队仍保持厚积薄发态势,保证团队研究实力始终处于该领域全球主导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