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程伟峰上门宣传“黄标车”淘汰治理政策,征求意见。
民警治理黄标车工作现场。
当“PM2.5”这么生僻的科学术语,在大众间流传开来时,关于雾霾的各式讨论,成为公众关注的最热门话题之一。1月12日,在全省治污降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干净的空气是民心所向,“铁腕推进治污降霾。”铁腕治霾,需要有铁的举措。在探索雾霾治理的路径中,全省强力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进一步推动发展方式、执政思路之变。
众所周知,机动车排放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从去年7月18日开始,渭南市展开“防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截至今年4月29日,华阴市交警大队率先完成了支队交办的138辆“黄标车”报废淘汰整治任务。
即便在全国范围内,“黄标车治理”都面临种种困境、情与法的冲突。华阴市交警支队的做法,为推进这一治霾重要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样本。
大海里捞针也要“捞”出黄标车
“五一”小长假的前一天,华阴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程伟峰收到渭南市交警支队一位领导的短信。
短信言简意赅,大致意思是:“淘黄”工作百分之百圆满完成,表示祝贺。5月4日,渭南市交警支队专门发来贺信,在全市范围予以通报表彰。
事非经过不知难。数字的背后,是民警们放弃节假日的奔波、跋涉、周旋、蹲点,是民警们忍痛带病的动员、宣传,用真情和行动感化车主。
“这是一场攻坚战,”5月5日,在华阴交警大队的办公室,程伟峰坦言,一辆黄标车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四汽车的排放总和,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不仅仅是个环保问题、技术问题、科学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
黄标车治理,最大的困境在哪儿?
华阴市交警大队教导员高晓文认为,黄标车属于私有财产,尾气超标排放不是车主原因造成的,车主本身不违法,在缺乏相关法律依据下,任何部门都没有强行报废的权力,这导致黄标车淘汰报废工作面临重重阻力。
2016年7月18日,就在渭南市“防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的当天,华阴市交警大队召开了动员部署会,成立了黄标车淘汰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程伟峰、高晓文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
根据渭南市交警支队的统一部署,华阴市交警大队淘汰黄标车的数量是138辆,时限是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
为了不让一辆黄标车蒙混过关,程伟峰、高晓文给全大队民警下了死命令,就是大海里捞针,也要“捞”出黄标车。
“领了这个任务,就是领了‘军令状’,”高晓文同时兼任着黄标车淘汰治理工作办公室主任,他说,138辆黄标车的背后,有138个家庭,138种故事,“既要让车主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也要体谅和尊重车主们的合理诉求。”
执行力度堪称史上最坚决
所谓“黄标车”,其实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简称,具体来说,指的是连国Ⅰ排放标准都未达到的汽油车,或排放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
淘汰黄标车这一措施,甚至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末。根据国家环保部、发改委、公安部等六部委的要求,到2017年,必须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2016年,我省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5.17万辆,超额完成全年10万辆目标任务,完成任务总量的152%。
在浩如烟海的车辆登记信息中,要整理出黄标车,是一个繁琐的工作。
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很多车几易车主却未进行过户,保留的电话号码大部分为座机号码,长久不用联络起来特别困难。
此外,尽管全国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都出台政策,对提前淘汰黄标车的车主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但对于大部分地区的黄标车主而言,提前淘汰的“诱惑力”仍十分有限。
华阴交警大队提出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从2016年7月18日到11月15日,主要是摸底排查、集中上缴。
由于此前民警的广泛宣传、动员,第一阶段的淘汰治理,进展比较顺利,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131辆黄标车的淘汰治理。
为此,华阴交警部门全员动员,针对每一辆黄标车,研究制定淘汰方案,落实大队、中队、民警,包单位、包车“三包”责任制,研发专门管理系统和统计分析平台,对黄标车查询导出、数据统计、属地管理、淘汰证据认定等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淘汰治理工作的精准化程度。
同时,华阴交警严格落实路面限行、查控、处罚、提高检验频次、停止核发营运许可证等措施,督促提前淘汰,其执行力度堪称史上最彻底、最坚决。
蹲点守候三天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华阴市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中队长赵文军是“拿下”第138辆黄标车的人,为此,他亲率民警辗转奔波2000多公里。为了给车主做通思想工作,他累计见了车主的20多位朋友。
“不夸张地讲,浑身解数都用上了,”事实上,从去年专项整治行动一开始,赵文军就隐约预感到,“这辆车不好弄。”
这是一辆轻型载货车,车主是华阴市人,在得知民警将这辆车列入淘汰名单后,车主起初很积极,表示愿意配合民警的工作。当民警提出要见车时,车主突然改口,称这辆车被自己的外甥扣走了。
“这是一起因经济纠纷引发的家庭矛盾,纠葛多年,矛盾一时半会儿根本化解不了,”赵文军介绍,车主和外甥孙某,曾一起合伙做生意,五年前,生意赔了,两人产生了矛盾,车主的外甥将车开走,这五年来,两人几乎没见过面。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赵文军数十次前往孙某家中,几乎走遍了孙某的所有亲戚、朋友,同时动员孙某的岳父岳母,劝说沟通,帮忙调解家庭矛盾,但孙某始终不出面,且态度很强硬——由黄标车治理,引发的家庭矛盾,让沟通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解铃还须系铃人,华阴市交警大队专门召开多次专题讨论会,对所有线索进行梳理,剥丝抽茧,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赵文军的努力,感动了孙某一家人。4月27日,赵文军带着孙某的岳父、岳母来到西安,在南二环孙某上班的公司,蹲点守候,“从4月27日到4月29日,我们连饭都顾不上吃,不停地给孙某做工作,连着三天,孙某被感动了,愿意见面。”
这是赵文军与孙某的第一次见面,在南二环延炼大厦楼下,孙某有些惭愧地对赵文军说,“不好意思,麻烦你们了。”
4月29日下午,在拿到这辆黄标车的“报废回收证明”后,赵文军一时激动,当场哭了。待到情绪稍微稳定后,他给程伟峰、高晓文发了一条只有四个字的微信,“圆满收官”。
记者手记
用亮剑精神勇立潮头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过对“华山论剑”的描述。
作为金庸小说中最富传奇、最为浪漫的一战,华山论剑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武林的格局,以后武林谁弱谁强,一目了然。
“论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雅的讲法,如今,华山论剑早已不纯粹是刀光剑影的代名词,而成为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概念——这是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屈、锲而不舍的行动力、执行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公安交警支队,自然是这种精神最正统的发祥地。
在耗时近9个月的“黄标车淘汰治理”行动中,华阴交警的亮剑精神,不仅深刻体现了警魂二字的千钧之重,也呼应了“保卫蓝天”的时代诉求。
华阴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程伟峰用“大兵团作战”的比喻,从宏观层面阐述了这支队伍面对困难、敢于亮剑的优秀传统和过硬作风,也是对这支信念坚定,有着强烈大局意识的民警队伍最高的褒扬。
这背后,是华阴交警这个团队的超前意识,勇立潮头的勇气、锐气和士气,也是每一位华阴交警团结一心、身先士卒的实践和实干。
环境治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群众被民警的真情所感动时,当车主为了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时,作为整治黄标车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华阴市交警支队不仅打赢了攻坚战,也打赢了持久战——他们破解了全国黄标车治理过程中“淘而不汰”的困境,调动起了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可操作的做法和可借鉴的经验,堪称“样本”。(记者 宋雨 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