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苏鲁豫皖四省专家把脉淮海经济区建设 打造边界区域发展先行区

   2017-05-10 大河网5980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宋敏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最早跨省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30年以来,

□本报记者宋敏

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最早跨省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30年以来,已逐步发展为一个快速成长的经济板块,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5月6日至7日,来自淮海经济区成员省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专家学者齐聚徐州,开展考察研讨活动,就推动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资源枯竭、生态严重退化等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中,应该着眼于让落后地区尽快强大起来,可以尝试创造一种‘后发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在遏制地区分化的同时,给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树立典范。”河南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任晓莉说,淮海经济区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同质性很强的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其中绝大多数城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淮海经济区的升级崛起,充分发挥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在任晓莉看来,如何构建大经济区概念,也是对河南下一步发展的考验。“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已成大势和全方位开放合作业已形成的格局下,深化中原经济区内各省之间的开放合作,已成为关系中原经济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和必然选择。”

“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共同繁荣”,是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共同目标。“淮海经济区不仅要借鉴以往其他经济新区的发展经验,而且要根据自身特点、经济发展阶段,创新区域发展新模式。”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杨金卫认为,淮海经济区属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处于所在省的边缘地区,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的割裂状态,打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界区域先行区,从而实现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低谷隆起”,是推动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使命使然。

在潘安湖湿地公园,水草丰茂、风光旖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水面不时有野鸭游过。很多人也许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煤矿塌陷地。以采煤塌陷地治理为杠杆,徐州抖落“百年煤城”的尘埃,化身“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宜居之城,并借势引导产业全面转型,老工业基地绽放出转型发展的异彩与生机。

这对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专家认为,商丘、淮北、宿州、济宁、枣庄等城市皆因煤炭而兴,目前都面临着资源衰退、资源产业效益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徐州做足山水文章,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可以以此带动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继续探索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路径,使之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区。

“不管是城市群还是经济圈,跨区域行政区间进行资源配置、协同发展是根本。”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建议,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在领域上实现由经济合作向全面合作的拓展,在运作上实现由事务性合作向制度性安排的对接,在空间上实现由局部性统筹向整体性谋划的深化,在成果上实现由合作互惠向联动共享的延伸,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市场共构等途径,共同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