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随着“小留学生”增多,出国陪读的家长群体也在扩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4  来源:中江网
核心提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与教育优选联合发布的《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国际留学大军中的主力,中国也已成为世界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与教育优选联合发布的《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国际留学大军中的主力,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学生输出国”,低龄留学更日益成为留学潮的趋势。

随着“小留学生”增多,中国“陪读妈妈”群体也逐渐变大。母亲节之际,我们把目光投向远渡重洋的“陪读妈妈”,异国他乡的“中国式陪伴”,母亲角色的传统和现代内涵,在她们身上可谓交织得五味杂陈。

深思熟虑后,

越洋陪读当“全职妈妈”

女儿小学六年级,梅女士就去了美国波士顿陪她读书,直到女儿考上了寄宿高中。梅女士自言“深思熟虑后”才脱产做了3年“全职妈妈”。“一个人异乡陪着女儿,会孤单寂寞,但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比起来,这段时间还是值得的!”

“这几年中国小留学生越来越多,一些美国家庭包括教育层次比较低的家庭接纳寄宿孩子更多是为了赚钱,寄宿家庭和中国小留学生的冲突日益增多。美国寄宿家庭大多‘规定得很死’,比如几点洗澡,洗澡多长时间,几点之后就不许上网和开灯了等等。美国人的饮食非常简单,经常是面包夹一片火腿和生菜,担心营养跟不上。孩子如果和寄宿家庭处不好关系,对孩子心理成长非常不利。”梅女士认为,孩子“走读”美初,家长陪读是较好也是无奈的选择。

不放心孩子的身心安全,则是另一个陪读的原因。董女士孩子在加拿大温哥华读高中,当地华人很多,陪读妈妈成为一个很大的群体。“美加的校园总体阳光,但是近年来校园暴力等也层出不穷,选择陪伴,主要担心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在北美地区,如果学生患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学校会劝退。”董女士介绍,今年耶鲁大学两个中国留学生得了抑郁症,学校得知后,当天就被强制退学。

暂时的陪伴,

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放手

2014年,晓晓从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毕业后,申请到了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私立中学——肯特学校。当年8月,跟这个阳光的大男孩一起来到美国的,还有他的妈妈赵蕾(化名)。

肯特中学与晓晓一同入学的九年级生中,只有4个中国学生。尽管儿子足够优秀,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大洋彼岸能否顺利适应与生活,赵蕾心里还是没底。于是,身为音乐老师的赵蕾请了几个月的假,在美国陪读。

一开始,赵蕾住在离学校差不多40分钟车程的酒店里。后来,为了能给儿子烧饭吃,她又住到了离学校1个多小时车程的朋友家里。寄宿学校管理很严格。学生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上午5节课,下午3节课。下午3点半后是体育活动时间,只有这时候,赵蕾才能在校园里看看儿子。晚上8点到10点是写作业时间,九、十年级刚去的新生每天10点半就要熄灯。每周六的下午是赵蕾最幸福的时光,她会把儿子接到朋友家里烧些他爱吃的家常菜,晚上再把他送回学校。让赵蕾骄傲的是,儿子在学校很适应,加入了数学队、机器人队,还参演了音乐剧。

去年,趁着晓晓放假,赵蕾又到美国,一个月里,她开着车带着儿子从北跑到南,把美国东部高校都跑了一遍,主要是带他去美国东部想去的大学转一转。“在美国学校官网上注册,预约时间,学校会给一个时间表,还有招生官去接待,带你参观校园,学校里也会留下记录,至少让学校感觉‘你对这所学校是感兴趣的’。”赵蕾告诉记者,“陪读生涯,作为母亲我不后悔。我只是希望,即使我的孩子没有多大的成就,能够快乐成长就好。每一个母亲的陪伴,都是为了更好地放手。”

远离原有生活圈,

她们甘苦自知

加拿大、澳洲的华人很多,很多家庭是妈妈陪孩子到国外读书,爸爸留守国内继续挣钱。在温哥华经常可以看到小鸟依人体态的中国女人开着奔放的SUV车型的大车,车子停下来,可能会出来好几个孩子,有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帮朋友接送的。美国、温哥华人工很贵,大多数事情上得亲力亲为,陪读妈妈们时常需要互帮互助。

“陪孩子这3年,的确甘苦自知。”梅女士在美国做“陪读妈妈”时,加入了一个陪读妈妈群。“大多妈妈的确日子过得很寂寞,有些妈妈语言还不过关,但我们会自己想办法。租房子或者买房子,周围的社区、教堂都会有义工帮你免费学英语。波士顿周围还有很多大学,大学里面也有很多免费或者只收很少费用的英文课,我就上了3年。”她笑着说,还有些不甘寂寞的陪读妈妈利用空闲时间干起了副业,比如“做代购”。

在美国的3年,不仅让梅女士和女儿的关系更亲密了,梅女士自己也“成长”了。她笑着说,曾经英文并不过关的她,通过努力,英文已经“很溜”。

自身不成长,

“伟大”无意义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在国外生活多不容易,没有一个陪读妈妈喊“难”。但是,对于陪读妈妈自身的身心呵护,也日益成为家庭和社会学关注的新课题。

“比能否当陪读妈妈更值得考量的问题,是孩子是否真的适合出国读书,毕竟,陪读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要从孩子学习能力、个性、心理等各方面综合权衡这个问题。”从事了十几年留学咨询的时代焦点教育创始人许轶认为。

陪读妈妈不光是一个体力活儿,还得有足够强大的内心。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国内被功课压着,而在国外,自我意识萌发很快。加上爸爸长期缺席,除了能隔空放几句狠话,对孩子往往没有威慑力,面对家庭和孩子教育问题,很多陪读妈妈陷入了一种“单亲妈妈”的窘境。

“陪读妈妈”不是新的社会群体,但在地球村的当下,她们从过去的跨市、跨省,发展为远赴重洋,经历的文化冲突和更多挑战多于以往。“有些母亲原先有很好的工作,做了跨越陪读妈妈后,不仅会产生职业身份的失落,也会产生母亲身份新的危机感。如果不自身加快成长,反而会因为母子、母女关系的过度亲密和逼仄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也会因为放弃原有职业社会身份而带来自身价值的困惑和焦虑,这些都是陪读妈妈们需要避免的问题。”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方明认为,不要简单地以“伟大”来评判陪读妈妈,而是以“适宜”和“成长”作为她们的新标签和自我提醒,可能更为理性。

本报记者 付 奇 沈峥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