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脱贫攻坚一线故事!种高效药材,鼓起了百姓的腰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5  来源:青海新闻网
核心提示:青海新闻网讯 “签了这份合同,你们的药材到时候我直接收购,如果低于市场价,大家可以自行销售。”说话的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

青海新闻网讯 “签了这份合同,你们的药材到时候我直接收购,如果低于市场价,大家可以自行销售。”说话的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峡门村的致富带头人张全龙,随着这一份份合约的签订,峡门村的村民告别了“无产业”的窘境,开启了充满信心的药材种植的致富路。

峡门村,一直是甘沟乡较为贫困的乡村之一。这里四面环山,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全是旱地,只能种些大豆、洋芋和油菜,由于农作物低迷的市场价格,几十年如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群众看不到希望,越来越多的甘沟乡群众外出打工,选择挖虫草、摘枸杞、打零工,村民房前屋后大片的土地渐渐变成了荒地。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企业上班的张全龙和几个朋友去了甘肃,在那里看到了热火朝天种植药材的场面,看到了群众因为种植药材修建的一幢幢楼房,看到了药材种植户凭借起早贪黑的苦劲过起的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相比之下,他们的村子,还是几十年前的传统种植,张全龙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思来想去,他便萌生了辞职回家带领乡亲们种植药材的想法。

说干就干。去年,张全龙召集同村几个返乡农民工入伙,去甘肃考察、学习、筹备。他认为,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尤其,近年来,这些中药材受到市场青睐,峡门村的气候和黑色土壤又有利于药材种植,就这样,甘沟乡的药材种植便应运而生了。

“我家种了0.05公顷的党参和黄芪,没想到竟然收入了8000元。”喜获丰收的张全清今年流转土地又种了2公顷。据张全龙介绍,如果种植户自己劳作、用自己的土地加上优质的土壤条件,省去人工、土地流转的成本,纯收入最少也能达到3000元左右。

“以前,很多村民都去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今年村里药材种得多,准备在村里打工,一天能有70元的工资,活也不累,还能照顾家里。”正在药材种植户地里打工的安玉花说。甘沟乡主管农业的副乡长陈海玉介绍,药材的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和打工者增加了收入,村上很多适合种植药材的荒地也被药材种植户们以100元到30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过来种上了药材,荒地重新得到了利用。

为了打造“一村一品”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村两委、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牵头,指导建立订单农业,县乡为种植户提供地膜、化肥等物资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鼓起腰包。目前,全乡种植玉米867公顷,油菜147公顷,药材近133公顷,红皮洋芋66.7公顷。

甘沟乡乡长张守录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通过联系相关部门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带动旅游业等其他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