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小昭寺文物将配备“电子保安” 发现问题会自动报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核心提示:记者从2017年拉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城关区文物局将以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为主要依托,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为小昭寺的

10.jpg

记者从2017年拉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城关区文物局将以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为主要依托,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为小昭寺的文物发放“RFID电子身份证”。

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的建设共分为两期,一期主要目标是建设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以及配套的APP平台;二期是进行恒温系统及周界防范系统的建设。

建设文物安全监控平台

工作人员通过APP实时监控

小昭寺历史悠久,寺内各个殿堂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人员众多,并且寺内开放文物展区、文物摆放区、文物存放区和寺内僧众生活区混杂在一起,防护区和禁区难以分开,这使得文物被盗的风险大大增加,采用单一视频监控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文物保护的需求。

拉萨市城关区文物局局长于志华介绍,出于多方面考虑,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的筹建工作应运而生。于志华说,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的建设共分为两期,一期主要目标是建设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以及配套的APP平台。

一期是在文物存储和展出的重点区域安装定位基站和环境监测设备,保证文物的安全;定制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RFID电子标签,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绑定在小昭寺需要重点保护的文物上;平台与小昭寺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视频与监控平台的联动;建设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APP,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据了解,项目采取集中式部署,每个基站的信号覆盖半径25米至30米,为了保证文物定位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每个房间至少部署2个定位基站和一个RFID阅读器获取文物标签的位置信息。

于志华说,目前项目一期的前期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已经完成,仅剩专家评审,一旦过了评审,便可申请资金构建平台,并投入使用。“RFID智能电子标签主要是针对小昭寺内的可移动文物,通过设备与文物的拴、挂、箍形式,让可移动文物拥有电子身份证。”于志华说,“到时候,如果发现有人触碰了文物,手机立即会收到信息,并直接报警,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到现场查看详细情况。”

建设恒温及周界防范系统

保证文物不受氧化等影响

项目二期是在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恒温系统及周界防范系统的建设,并将周界防范系统与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进行系统集成。据了解,恒温系统及周界防范系统主要针对存放文物环境变化的报警监控,当文物储藏室的温湿度变化持续超过预定的报警阀值后,报警分析服务会将报警信息推送到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和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APP。监控平台通过提示框提示用户,并给指定管理员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

于志华介绍,“恒温恒湿系统是全自动调节。文物对于所处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都有特殊要求,如果高于或者低于其所处的正常温湿度,就会有一个控制器自动调节温度、湿度,保证文物不受氧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周界防范是利用一个视频探头,它对着前来观看文物的所有人,当发现一个人在同一区域待得太久时,视频探头会直接关注并且跟踪这个人。另外,周界防范对于文保单位的夜间安保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一旦发现可疑便会自动报警。可以实时进行自动识读,管理流程将实现自动化处理。”

于志华介绍,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利用无线射频电子标签技术为核心,对重点文物进行离位监控和监管,在保证不破坏文物本体和原有存放环境的情况下,对寺庙主体建筑及寺庙所有文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为小昭寺的文物管理保护提供一套高效、快速、准确的信息化系统。建成后的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将高精度无线脉冲定位、视频监控、环境监控等手段相结合,为全区的文物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