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玉(又名张玉荣),是西藏民族大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的藏族女博士。“您好,我是泽玉”,在接受中国西藏网采访时,泽玉一口流利的汉语字正腔圆,敲冰戛玉般清脆悦耳,记者瞬间就被打动了。
图为泽玉带领调研队与达曼人孩子一起。(泽玉供图)
泽玉与记者的交谈从她研究的课题开始。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一书由泽玉负责带领调研团队,在走访了多个藏族村落并挨家挨户观察、了解、整理的基础上著成。旨在研究在短短十二多年来媒介如何对变迁中的西藏产生影响。这本书借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收集农牧民对各类电视节目的看法,倾听他们的收视诉求。不仅有数据、有论述,更记录了西藏普通农牧民生活中的一个个鲜活画面,生动再现了电视节目给西藏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婚恋带来的变化。泽玉说:“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一群年轻人围坐在靠太阳能板带动的小电视机前,专注而欢乐的情景必然会打动人心。以往,在高山上,伴随他们的只有呼啸的风声和小鸟偶尔飞过似的鸣叫声。而今,电视机的声音可以让他们在雪山上放眼世界,我终究也是相信,这样的声音会让他们走出大山,体验外面的生活。”
泽玉是西藏林芝土生土长的藏族孩子,母亲不识字,曾在西藏阿沛庄园做仆人。母亲的经历使她深知农奴社会的悲惨,家人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使她能够“理性地对待宗教生活”。泽玉介绍:“我是内地西藏班的第一届学生,也是西藏第一个新闻学博士。”正如泽玉的博士导师张征教授在《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序言中所说,“泽玉的水平、能力、经验、专长与这个西藏课题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她是这个课题最合适的领头人。更重要的是,她对家乡那种血脉相连的情感,对建设西藏有“舍我其谁”的强烈责任感。
图为中尼边境家庭祖孙三代观看《西游记》。 图片由泽玉提供
《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一书立足西藏现实社会状况,多角度探讨了电视和西藏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野考察,以问题为导向,重点阐述了电视在群众对外界认知的态度、自我身份审定、生活方式、婚恋观念和宗教仪式等方面带来的改变,电视媒介传播方式、内容与大众需求的关系和作用,以及电视媒体根据实际情况面对挑战、进行突破等内容。
在书中,泽玉使用很多生动的案例来说明电视媒介在西藏农牧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书中提到一位日喀则的老农的思考,他的家乡没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高利润的虫草,那么他们就考虑发挥一些的优势,汇总各种信息后,开始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历史镜头的回放让西藏的新生代认识到祖辈生活的时代与现当代社会的巨大差别,更能让人们清楚了解自己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在电视节目《活佛眼中的新旧西藏》中,那曲孝登寺第七世活佛珠康说,旧西藏运输靠骡马、照明靠油灯的生活和今天是无法比拟的,如今可以从“箱子”(电视机、收音机)里看世界,沟通的工具(手机)就在手里。
很多西藏农牧民每天必看新闻,电视是他们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桥梁,电视传播的理念也被应用于乡村建设管理中,比如久居寺庙的僧人们首选节目是新闻,这是了解国家政策和外面世界最便捷的通道。电视不仅影响了人们自觉参与政治管理的积极性,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婚恋观、衣着方式等,也寄托了藏族群众对丰富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希望。如村民已经想到靠运输来致富,他们常看有关修路的新闻,说:“有了路没有车,大家出行还是不方便。政策鼓励我们贷款,这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因为“电视在农牧民的生活中搭建出两条路:一条是信息路;一条是信息中不断宣传的与外界交往的公路。”再如,因为与佛教有关,又宣扬因果善报,《西游记》《济公》等电视剧则成为僧人喜爱的经典。
泽玉认为,“西藏大众媒介传播领域是在新制度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全新领域。在大众媒介中电视最为适应西藏的传播环境”。虽然网络成为藏族青年人的新宠,但是短期内,“网络媒体的触角还很难覆盖到乡村的各个角落”,而电视在西藏乡村的重要地位短时间内还无法代替,是藏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泽玉希望通过这本书的描述,让外界更好地理解西藏人民希望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理解他们时下因信息匮乏而受到的种种困扰,看到他们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增加了对世界的理解,补充、更新了改变生活的方法。这一切变化将为西藏面貌的改变发挥极大的作用,为整个民族的进步、繁荣增添动力。